第三十六章 國子監(下)(1 / 2)

化工大唐 殷揚 2626 字 2020-07-01

第三十六章國子監(下)

讀書在古代是一種特權,平頭百姓讀書的事雖不少,比起貴族、富人來說比例少了許多,周禮宣揚的「刑不上大夫,禮不下庶人」更是一種桎梏。唐朝能設置四門學,招收庶民百姓子弟入學,是中國教育史上的一大進步,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這為唐朝培養了很多人才,為大唐的興盛做出了貢獻。

「高兄,你又在扇,扇出道理了么?你都扇了幾天了呢。」一個頗帶譏誚的聲音傳來。

空地上有一個亭子,幾個學子圍坐在亭子里,正在討論問題,氣氛很熱烈。有一個學子,約莫十八九歲年紀,右手不住在面前扇來扇去,眉頭緊皺,正在思索問題:「廖兄這話不對了,凡事都得弄清道理。你想呀,升火的時候,用扇子這么一扇,或者用嘴一吹,這火就燃得更旺了,這道理何在?」

「高兄,這有什么道理?這是大家都知道的事情,用不著琢磨了。」又一個學子潑冷水。

「高兄,也是我們了解你,要是換成不了解你的人,肯定把你當瘋子了。快坐下,不要折騰了,我們來吟詩。」一個學子拉著他坐下來。

鄭宛如一臉的好笑,仿佛在看猴子跳圈似的。

陳晚榮聽在耳里,喜在心頭,這位姓高的學子提的問題雖然平常,卻是個化學問題,在唐朝,還是在國子監聽到有人提出這樣的問題,要陳晚榮不驚喜都不行:「他是誰?」

鄭宛如雖不明白陳晚榮的用意何在,還是回答:「高漸唄,國子監除了名的瘋子,整日里不好好讀書,就搞些莫明其妙的事情。」

他嘴里的莫明其妙的事情,在陳晚榮聽來肯定是自然科學方面的事情,很是感興趣的問道:「都有些什么事情?」

「陳先生,沒給您說,這高漸做的事沒有一件不讓人笑話。」鄭宛如先貶損一通,這才說高漸的事情:「他看見用扇子扇火,火燃得旺就會問這是什么原因?看見肉呀米呀壞了,就會問這又是什么原因?整天想的都是這些莫明其妙的事情。放著大好的前程不要,真是瘋子。」不住搖頭,為高漸惋惜。

鄭晴對陳晚榮很了解,知道他不會無緣無故問起,一碰鄭宛如:「弟弟,不要亂說,有些事看似無理,只要用心去想,很有道理。陳大哥,你不會是說高學子說的有道理?」

「豈止是有道理,是很有道理!」陳晚榮大聲贊嘆。

亭子里那幾個學子聽到了,一齊望著陳晚榮,一臉的鄙夷,仿佛在看瘋子一般。這也難怪,不要說在沒有化學的唐朝,就是在現代社會,有了化學這門學科,要是有人問這個問題,指不定還會遭到白眼。

高漸打量一眼陳晚榮,抱拳行禮道:「請問兄台高姓大名。「

「高先生言過了,在下陳晚榮的便是。」陳晚榮自我介紹一完,不等他追問,給他解釋道:「你這個問題其實很簡單。你用手這么一扇,會感覺到一陣陣涼意,我們叫做風。風里面有一種東西叫氧氣,柴禾的燃燒就需要氧氣。你吹也好,扇也好,都是為了一個目的,加快了氧氣的流動速度,使之與柴禾更快的接觸,從而火也就燃得很旺了。」

把空氣說成風,是便於高漸理解。

那幾個學子原本當笑話聽的,越聽越覺得有道理,取笑之心頓去,靜靜的聽陳晚榮說完。高漸仿佛撿到寶貝似的,眼睛瞪得老大,想了想這才問道:「陳先生高見,高漸茅塞頓開。只是高漸愚昧,請問什么是氧氣?」

氧氣對於我們現代人來說,不需要解釋。對於高漸這個唐人來說,非解釋不可,陳晚榮略一思索:「簡單的說,氧氣是風里的一種成份。風就好比一碗飯,碗里有米、有菜、有油、有鹽,我們吃起來才香。而氧氣就好比油鹽菜飯中的任何一種,沒有氧氣,火也燃不旺。」

這比喻生動形象,簡單易懂,盡管眼前這些人是沒有化學知識的唐人,還是聽明白了,臉上寫著「原來如此」的表情。

高漸最是興奮,忙側身相邀:「陳先生請坐,我們慢慢聊。我正有好些問題想向陳先生這樣的達人請教呢。」

瞧著他那副歡喜之情,陳晚榮也不好拒所絕:「言重了,言重了,請教不敢。若我知曉的話,一定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幾個學子騰出地方,請陳晚榮他們坐下。高漸坐下來,一抱拳道:「陳先生,請問鬼火的道理何在?」

所謂的鬼火都知道是白磷自燃,對我們現代人來說根本就不是問題,出處高漸這個唐人之口,由不是陳晚榮不驚奇,不答所問,反問道:「你為何問起這個問題。」

高漸臉上閃著得色,笑道:「陳先生有所不知,其實那不是鬼火,是一種白色的東西在燃燒。我膽子大些,在城外亂葬崗上貓了幾個晚上,等到鬼火出來時,抓在手里看過了,是一種白色的東西。」

鬼火就是在現代都挺駭人的,高漸居然敢去亂葬崗貓著,還用手去抓鬼火,這就不是一個膽子大道得明白,這簡直就是膽大包天了。那些學子們,陳再榮,鄭宛如,鄭晴都是驚訝得尖叫出聲。

這種事任誰都會自豪,高漸眉梢兒飛揚,聲調都提高了許多,笑道:「其實這鬼火沒什么好怕的。抓在手里,捂一陣子就熄了。沾在手上,再這么晃來晃去,又會燃起來,我在想那些方士說的鬼手鬼火很可能是這種東西。」

方士用來騙人的鬼手鬼火就是在手上塗點白磷,再一陣晃動,利用摩擦生熱的原理,使得白磷的溫度升高,達到四十度的燃點就燃起來了。

高漸這個唐人竟然有如此豐富的聯想,陳晚榮很是訝異:「高先生說得對,鬼火就是這種東西。這東西有一個名稱,叫白磷。要想找到白磷,就去墳園,那里多。白磷的燃燒不會象柴禾的燃燒那般燙手,是以方士們才敢拿來騙人。」

白磷之所以在墳園多,是因為人體含有磷,屍體腐爛以後,磷會重新凝結在一起,漂浮在空氣中,特別是到了夏天溫度高,就會自燃,這就是鬼火往往出現在墳園的道理。

陳晚榮不僅證實了高漸的猜測,還說出一番讓他耳目一新的道理,那感覺就象醍醐灌頂,高漸異常興奮,不顧禮節的手舞足蹈起來:「陳兄,你這話我聞所未聞,聽所未聽,挺新鮮,也在理,我能遇到你,真是三生有幸。」不再叫陳先生,改口叫陳兄,自然是距離拉近之故。

對他這種欣然向道之心陳晚榮打從心里贊賞,接受他的兄弟之稱,笑道:「高兄過獎了,這只是我的一點看法,不入高兄法眼。」

「如此高明的道理,一輩子也不見得能聽到一回呢,陳兄真是謙謙君子。」高漸對陳晚榮是贊不絕口。

陳晚榮微笑著搖頭,問出一個很關心的問題:「高兄,你如此關注這些問題,也不怕給人笑話,看不起?」

在陳晚榮的印象中,唐朝依然是以詩書為主進行教育,其教育目的就是為朝廷培養官員,高漸專心於「雜學」,在國子監恐怕無立錐之地。

鄭宛如呵呵一笑,代高漸回答:「陳先生有所不知,國子監不比其地方,有問題可以問,有想法可以說,即使錯了,也不會給人笑話。不過象高兄這等人,國子監雖有幾千號人,也只有這么一個了。我們雖然暗地里稱他瘋子,見了面取笑一通,也沒有瞧不起他的意思,這畢竟是他的愛好。」

那幾個學子齊聲附和:「是呀,鄭兄說得對極。在國子監,並不是一心務詩書,還可以學學雜學,只要有興趣格物也可以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