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三文魚(續)(1 / 2)

亂世棟梁 米糕羊 1373 字 2020-07-03

下午,彭蠡湖畔鄱口,無論是碼頭還是街道,依舊如往日般熱鬧,

街道一隅,新開張的「大鯰彭」食肆生意火爆,許多過往商旅慕名而來,要嘗嘗最近興起的竹筒魚飯,還有魚丸、魚卷,然後啟程趕往下一個目的地。

「大鯰彭」食肆和別的食肆不同,肆內沒有多少座位,伙計們在櫃台出售食物,食客們帶著食物就走,沒多少人在肆內用餐。

門口處,畫著鯰魚咬竹筒的招幌迎風飄揚,光顧的客人熙熙攘攘;食肆後院,同樣人聲鼎沸。

有人推著車從後門進入院子,車上木桶里裝著魚。

有人忙著給魚稱重,有人忙著將稱過的魚往旁邊放,院里魚腥味、血腥味彌漫,宛若屠宰場。

大量剛過稱的魚,被人送到旁邊殺魚的場地,幾個男子手拿尖刀殺魚,忙得滿頭大汗。

他們都是殺魚工,伸手從桶里拿出活蹦亂跳的魚兒,麻利的去鱗、去內臟,然後剁掉魚頭,用水清洗。

最後將魚剖成兩半,放到一旁的木桶中。

殺魚工剁好的半邊魚塊,被人送到房間里,那里放著幾台裝置,每台裝置如籮筐大小,大體上呈矩形,由一人操作,反復推拉裝置的上半截器械。

在這之前,要將半邊魚從裝置的入口處放入,其魚尾向前。

旁邊,站著兩個「總角」,卻是「大鯰彭」的東主彭均,還有「技術指導」李笠。

兩人看著面前這台裝置是如何把半邊魚「吞進肚子」,然後將魚肉和魚刺、魚皮分離。

魚塊在這器械的「反復」刨、刮之下,漸漸變薄,魚刺(魚骨)、魚皮和肉分離,變成一堆殘骸。

這就是李笠「發明」的「魚肉去骨(刺)器」,類似於木工刨,不過這個時代似乎還沒出現木工刨,所以是「獨創發明」。

魚肉去骨器,原理和木工刨差不多,又類似於後世常見的瓜果刨絲刀,只不過刨的是魚肉而不是瓜果,可以制作魚糜。

那一世,他見過處理魚肉的魚肉去骨機,又稱「魚糜制造機」,所以將其「發明」出來。

但手頭材料有限,制作工藝也不行,所以他發明出來的「魚肉去骨器」,其實是「直刨刀版」。

後世商品化的魚肉去骨機,電動動力,刨刀應給是帶孔滾筒刨,處理魚肉、制作魚糜的效率很高,但目前李笠做不到。

卻可以借助水力驅動,省去人工,能將魚糜的制作成本進一步降低,但受地形限制,所以李笠發明的「魚肉去骨器」,需要人力操作。

但即便如此,用「魚肉去骨器」來制作魚糜,比起傳統方式要強很多倍,省事又節約成本,這才是降成本的「秘技」。

有了魚肉去骨器,可以有效降低魚糜制作成本,這才是「大鯰彭」食攤壓制其他競爭者的「秘密武器」。

李笠之前為彭均設計的「創業方案」,讓彭均「創業」成功,如今彭均根據李笠的建議,在鄱口開了分店,發展勢頭不錯。

但光靠竹筒魚飯不行,所以李笠建議彭均增加食品花樣,那就是魚丸、魚卷等花樣。

這些新花樣想要熱賣並且賺錢,售價不能高,成本要低,用價格(成本)門檻,將競爭者擋在門外。

所以,用「先進」的魚肉去骨器來制作低成本魚糜,再制作魚丸、魚卷、魚糕,是必勝法寶。

經過一段時間的試用、磨合,「大鯰彭」食攤的魚丸、魚卷,成功做到了每份三文的售價下味道和分量合適,銷量不錯,還有得賺。

這種價格門檻策略,李笠命名為「三文魚」,即:三文一份竹筒魚飯,三文一份魚丸,三文一份魚卷,將來還有三文一份的魚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