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四章 信心(續)(1 / 2)

亂世棟梁 米糕羊 1523 字 2020-08-03

盛夏,烈日當空,酷熱難耐,汗流浹背的李笠,看著眼前一望無際的稻田,看著田里似黃非黃、似青非青的禾苗,有些擔心。

自入夏以來,雨沒下多少,經常大晴天,亦或是多雲天氣,已經持續了兩個多月,眼見著旱情嚴峻,李笠哪里還坐得住。

再這么下去,河水水位大幅下降,各地缺水灌溉的農田,必然有大量禾苗枯死,到了秋天,收獲的只有絕望,而不是糧食。

種地的農民沒了收成,日子過不下去,要么餓死,要么逃亡。

若旱情嚴重,災區就會出現大量流民,屆時遍地干柴,只需一個火星就能點燃。

李笠可不想自己治下發生這種事,於是一直在郡內巡察,看看各地的抗旱情況如何。

巡察的結果,總體而言是『暫無大礙』。

因為去年一年,郡內各地興修水利設施,加上南北鄱水流域水量充裕,所以各地現有或者剛建好的堰壩都多多少少蓄了水。

南北鄱水上新建的各級堰壩,也正好將河流變成『階梯水庫』,現在正好可以派上用場。

但是,光有『出』沒有『入』,遲早會見底,李笠不清楚這旱情會持續多久,所以十分擔心。

因為農民是看天吃飯,一年忙到頭,如果秋天收成不好,收入低於成本,當年就會負債累累。

許多農民春天時要先借錢,才能買種子耕種,期間日常生活之中急需用錢,又得借錢。

到了秋天,收入要拿來還債,扣去各種成本,剩下的糧食才是自己的。

所以,一旦旱情明顯影響收成,年底,會有很多農民破產,土地被債主(一般是地主)收走,進而導致官府的『稅基』流失。

李笠自己吃過苦,所以不希望看到百姓流離失所,但下不下雨他說了不算,只能看天。

臨時從附近村落叫來的幾個農民,局促不安的候在旁邊,李笠讓吏員請他們過來,然後一起站在大樹下聊天。

「我家在彭蠡湖邊,打漁的,不怕水會干,就怕日頭毒。」

李笠的開場白,根本就沒有一絲官威,說的是地道鄱陽話,幾個農民聽了一愣,隨即覺得這個年輕的大官很親切。

感覺不是高高在上的父母官,而是鄰村來串門的後生,於是沒有那么緊張了。

李笠接著說:「可種田就不行了,沒有水,庄稼就受不了。」

「我看看這溝渠的水倒是挺多,只是萬一,接下來還是不下雨,堰里蓄的水,能撐多久?」

一名年長的農民回答:「府君,堰里的水,若一直不下雨,至少能撐上一個月。」

「一個月?那還是不下雨呢?」

「唉,真要是那樣,那就只能認命了。」老農一臉認命的表情,其他人也都默默點頭。

李笠又問:「那么,你們年初借的錢,萬一年底還不上,如何是好?」

「府君,我們借錢時,借契寫清楚了,若因為歉收,還不完本、息,可以等到來年秋天,一並還了,不利滾利。」

「若如此,來年春耕,你們借錢,利息莫不是要增加?」

「不,利息一樣,畢竟不在官府那里寫借契,就是不算數的,如今我們這里,放債的只有兩家,定好了利息,是不能變的。」

這就是所謂的「專營」,一個地區,只有一到數家商號可以放債,李笠想了解的就是這些商號,到底有沒有按規定的低息放債。

他巡察了很多地方,和當地農民交談,所聽到的說法,都是各地『專營』的商號遵守規定放債。

如此一來,農民的抗災能力,勉強上升了一點。

自古以來,放高利貸都是土地兼並的最佳手段,上至權貴,下至各地土財主,放高利貸的目的除了斂財,就是兼並田產。

每到災年,就是土地兼並的大好時節,無數看天吃飯的農民因為糧食歉收、絕收,無以為繼,只能借錢糧度日。

有了債務,就如同脖子上套了吊索,遲早要利滾利,傾家盪產。

正所謂「欠債還錢、天經地義」,肯定有人會質疑:你借錢的時候,怎么不嫌利息高?要還錢的時候,就有臉喊不公平?

公平,很公平,農民向大戶借高利貸是沒得選,現在李三郎拿刀頂著大戶胸膛,『建議』大戶低息放債,大戶也沒得選。

弱肉強食,物競天擇,很公平嘛!

李笠能打仗,有兵,有狐朋狗友捧場,所以現在鄱陽郡的『債務專營』實行得不錯。

那些不聽話的,已經全家整整齊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