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根(2 / 2)

亂世棟梁 米糕羊 1565 字 2020-09-28

軍屯,古來有之,沒什么稀奇的,但是,徐州實行的軍屯,又有不同。

祖珽仔細研究了一段時間,理出了李笠軍屯的思路。

以軍人為骨干,帶領百姓(無地流民為主)一起開荒、屯田,隊伍是按照軍隊的編制來編成,為屯兵制。

但各級編制,有些奇特。

李笠的屯兵制,名為「衛所制」,各級軍職及統領兵力如下:

衛指揮(管5個千戶共5600人)>千戶(管10個百戶共1120人)>百戶(管兩個總旗共112人)>總旗(管5個小旗共55人)>小旗(管10人)。

這是屯兵(衛所兵)的序列,每個兵,拖家帶口,等同於一戶,然後每個屯兵戶,管三個屯民戶。

於是,屯兵(含屯民)的屯田聚落,為以下各級:

衛(主官衛指揮)>堡(主官千戶)>塞(主官百戶)>壘(主官總旗)>柵(主官小旗)。

每一級聚落,有固定的屯田戶數。

衛(管五個堡,兩萬戶)>堡(管十個塞,四千戶)>塞(管兩個壘,四百戶)>壘(管五個柵,二百戶)>柵(四十戶)。

這個規模,已經明顯不是單純的種田需求,祖珽一開始以為,這是耕戰結合的軍制。

屯兵(含屯民)農忙種地,農閑操練,有需要時,這些屯兵會隨軍作戰。

就像西賊(西魏,現在的周國)目前實行的府兵制那樣。

然而,李笠在徐州試行的屯兵制(衛所制),屯兵(衛所兵)不參與作戰,而是維持地方治安。

屯兵各級主官及其僚佐,在屯田地區,承擔著各級官吏的職責,屯兵不是戰兵,更像是維持治安的里吏及白直。

所以,這不是軍事制度,是披著軍屯『皮』、以行政區為『骨』的屯兵制(衛所制)。

衛、堡、塞、壘、柵,既是各級屯田聚落,也是各級地方行政區,或許可以對應郡、縣、鄉、里、村。

這是獨立於現有州、郡、縣(以及縣之下的鄉、里)的另類行政區,其目的,祖珽大概琢磨出來了:

軍屯打開局面後,公廨有了穩定的稅收和勞動力,以及對鄉、里一級的絕對控制能力,下一步,就是對治下現有土地的所有者們開刀。

清點田畝,清查戶口,對豪強大戶、強宗著姓征田租、戶調,征發勞役。

不繳者,後果自負。

這種話沒人敢隨便說,但李笠一定敢,因為李笠有絕對的武力,剛剛結束的大戰,證明了這一點。

所以,祖珽知道李笠有絕對的底氣,在徐州地界說這話,進一步推行屯兵制(衛所制)。

不僅如此,新『收復』的一些地方,是李笠麾下將領鎮守,那里,同樣也會實行軍屯。

李笠要以屯兵制『扎根』地方,站穩腳跟後,和地頭蛇們爭奪土地、人口、資源。

屯兵制的兵,其實是『維持治安』和守城的羸兵,野戰決勝的戰兵,通過募兵制來解決。

用募兵抵御外敵,如同大樹的樹冠一般,為樹下百姓遮風擋雨。

用屯兵控制地方。如同大樹的根,深入地下,汲取源源不斷的養分,讓大樹茁壯成長。

而推行屯兵制,以軍隊組織流民屯田,既能讓立功將士分得田地(待開墾的荒地),又安置無地流民,並且聚攏人口,一舉多得。

祖珽這段時間『蹲點』考察屯兵制,發現這制度實行得不錯,且結構已經完善。

若能正常實行下去,不出數年....

然而,在屯田打開局面前,必須持續投入足夠多的錢糧,才能保證無數的『根』,扎入土壤里,並活下來。

這么多錢糧,從哪里變出來?

祖珽想到這里,看向身後那如同村落的「柵」。

一個「柵」,四十戶,二百余口人,靠著開墾的荒地,種不出多少糧食,得靠寒山那邊供養。

供養一個「柵」,消耗可不低,無數個「柵」,要如何養活?

他不知道李笠要如何湊錢糧,卻知道,徐州東北境,通航運瀆兩岸,最先屯田的地區里,無數的「柵」,已經活下來了。

經此一戰,誰都看清楚徐州猛虎的爪牙有多鋒利,想來,短時間內,不會有人敢撩撥這頭猛虎。

那么....到底要如何變出這么多錢糧,來讓無數的根,奮力扎進土里、活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