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章 現狀(續)(2 / 2)

亂世棟梁 米糕羊 1484 字 2021-02-25

張榜公布成績排名時,成績一目了然,相對公平,至少比起九品中正制和察舉制好很多。

不過,嶺表各州,因為情況特殊,很多都是名義上的行政區,且交通極其不便,不太適合這樣的選拔制度,特別處理。

李笠在考場轉了幾圈,對考場秩序很滿意,獨自出了考場,和候在外面的相州刺史杜龕交談起來。

考場規定,開考後封門,直到考試結束前,任何人都不能進出,防的就是作弊。

李笠能夠進出,是因為他是皇帝,所以例外,但也只是這一次,所以陪同視察的杜龕等相州官員,都候在考場外。

杜龕出身京兆韋氏,祖輩為了避禍,離開關中寓居荊襄,杜龕這一支,之前是襄州豪族。

李笠問:「全國各州,都在今天舉行州試,杜公族里,今次有多少人參加考試?」

「四十九人。」杜龕回答,不等皇帝再問,又說:「其中,二十九人在襄州應考,十五人在荊州應考,五人在北荊州應考。」

李笠點點頭:「參加州試的就有四十九人,看來進入省試後,金榜之上,少不了京兆韋氏子弟的名諱。」

杜龕笑道:「哪里那里,同州考試的,還有京兆韋氏、河東柳氏子弟,士榜的競爭很激烈。」

這也沒錯,南朝的京兆韋氏、京兆杜氏、河東柳氏、河東裴氏這些僑姓士族,之前大多聚居在荊襄,所以其子弟的科舉考試成績,列入士榜。

士榜的競爭極其激烈,畢竟士族們有良好的受教育條件和資源,只要子弟用功讀書,不要整天游玩、嗑葯、談玄,文化水平還是很高的。

所以,當前情況下,寒族子弟想要靠考試把士族子弟比下去,總體來說是不可能的,士族反倒是科舉考試的受益者。

於是,才有了士、庶分榜,讓寒族考生避開「學霸」的碾壓,擁有可靠地入仕途徑。

這一點很重要,是新朝收買人心最大的利器。

楚國建立已有七年,目前國內局勢穩定,最主要的原因,當然是新皇擁有絕對武力,無人可以挑戰。

有了武力為依仗,朝廷進行大范圍的檢寺、檢籍、檢地,確保國庫的收入,以及可調用的勞動力,有充足的人力物力維持秩序。

國家機器煥然一新,運轉起來十分穩定,「動力充沛」,自然就沒人敢造反。

這是硬的一面,軟的一面,就是朝廷用新的選拔方式——科舉考試來選拔人才。

大家好,我們公眾.號每天都會發現金、點幣紅包,只要關注就可以領取。年末最後一次福利,請大家抓住機會。公眾號[書友大本營]

踢開腐朽的九品中正制,給大量寒族子弟以及次級士族子弟以公平的機會(相對公平)入仕,入仕就是流內官。

這在過去,是不可想象的,許多寒族子弟,好不容易入仕,可能一輩子都無法「入流」。

所以,新朝在明顯損害了地主階層經濟利益(清查田產,隱戶,足額征稅、征發勞役)的同時,又給了地主階層政治利益。

有得有失,權衡利弊之後,地主們意識到政治利益明顯比經濟利益重要,加上新朝的刀確實鋒利,自然就二選一,老實了。

畢竟,中原自古就是官本位社會,某個富甲一方的大家族,若沒有「官」字護體,當地縣令就能讓其欲仙欲死。

若族中子弟當了官,家族便有了保障,至少不那么容易被欺負。

科舉考試,就是讓大小地主、大小家族們獲取體制內「護身符」的最佳途徑,這個道理,河北地區的地主們會想明白的。

河北地區的現狀,就是各地局勢穩定,當然,不滿和憤怒,依舊潛伏在許多人心中。

博陵崔氏、清河崔氏、趙郡李氏、范陽盧氏,以及各地地頭蛇,在楚軍攻略河北時,遭受了重大的財產損失,說心中沒有恨,那是不可能的。

但是,只要保持局勢持續穩定,嘗到了科舉甜頭的地主們,有了進入體制的穩固通道和上升空間,想造反的人,自然就成不了氣候。

李笠和相州官員們聊了一會,看看四周,看著這昔日的齊國皇宮、如今的相州州學,以及正在進行的科舉考試,忽然想到了一首詩。

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雖然這里是鄴城不是建康,但意境有些相似。

他確信,舊的時代即將被新的時代取而代之,各種規矩也會隨之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