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89章 探訪(1)(1 / 2)

聖光 通吃道人.QD 1184 字 2020-07-10

放下電話,天陽冶金學院的鄭平鄭教授在客廳沙發上沉思不語。他再看看報紙上那條廣告,好奇和疑惑兼而有之。

作為一名曾經的大學教授,六十多歲的鄭平享受退休干部待遇。他有學校分配的房子,拿著優厚的退休金,享受多種福利待遇。無論吃穿住行,他都是天陽市最好的一批人。

但是......

萬事就怕個『但是』。

鄭教授退休返聘,還在學校擔任教學任務。昨天就有學生拿著一張報紙來,興奮的請他參考——今年畢業實習能不能去這家鄉鎮企業『聖光機械』。

這企業爛不爛是一回事,關鍵是兩百塊一個月的工資實在動人心。干一個月,一年的生活費就到手了。

學生的想法自然被鄭教授給否決了。現在大學生還包分配,實習單位一般就是日後的上崗單位。這可不能隨便跑到一家沒名氣的鄉鎮企業去,影響前途的。

只是機械制造的圈子在天陽市很小。隨便一打聽,鄭教授就知道已經有好幾家企業的技術人員對這廣告動心。只是沒誰做出表率,無人敢吃這第一個螃蟹。

兩百塊一個月呀,這對很多人來說是不可抗拒的誘惑。市里不少企業貸款發工資,發到最後連貸款都沒有了,個別企業都開始欠薪。管理層還能撐,可普通技術工人可撐不住。

鄭教授敢打賭,用不了幾天就會有人去這家鄉鎮小廠試試水。特別是廣告上對工作時間要求還特別靈活,周末去上班都行。

放下《天陽電視周報》,再拿起《天陽日報》,這可是天陽的大報。不是說它有多厲害,卻是黨政喉舌,上面的文章不是隨便亂寫的。

最近日報上連載了幾篇來自南頭鄉的新聞。基層群眾自發利用天然水道充當運輸線,把鄉村和城市的經濟聯系起來。類似報道過去不是沒有,但這幾篇切入點很有意思。

講物流,講管理,講規劃,一看就是有實踐經驗才能寫出來的文章。好多人以為這是什么下派干部的手筆,沒想到作者是個小學民辦老師,還是個年輕的女孩子。

現在『春天的故事』還沒開始,但經濟問題刻不容緩。南頭鄉若是能搞出點名堂來,市里上下都樂見其成。當目光聚集,這個鄉的其他事也就自然上報了。

南頭鄉機修廠資不抵債,不得不停產整頓。其廠房和設備租借給新成立的私營企業『聖光機械』。這家鄉辦集體企業的職工也分流,被私人老板重新雇佣。

鄉里是希望把這事當做一個甩包袱的嘗試和政績,小心翼翼的對外通報了一把。於是在周青峰毫不知情的狀況下,他自己的大名已經出現在報紙上了。

兩份報紙合在一起看,關注『聖光機械』的人比關注什么南頭鄉商業物流的人還多。畢竟一個是真的提供工作機會和高薪酬,另一個似乎跟普通老百姓沒啥關系。

鄭教授打電話去問,不過是個試探的動作。他本人沒想應聘,但這事越琢磨越有意思,令人好奇心倍增,很想去實地看看——兩千一個月的薪酬,連退休教授也動心啊。

又等了一天,退休的老教授按捺不住。他在家里閑著也是閑著,沒通知任何人,只讓兩個學生作陪,打算去南頭鄉看看。就算『聖光機械』讓人失望,他也當去鄉下散散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