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五十五節 艱難的抉擇(1 / 2)

堂邑候陳午小心的將劉徹請到上的主座。

劉徹推脫了一下,最後還是坐了下來。

今時不同往日,現在,劉徹除了在天子、皇後和太後面前需要矯情之外,其他任何地方,他都有足夠的資格和底氣居於上。

陳阿嬌見到劉徹坐了下來,立即就蹦蹦跳跳的跑到劉徹身邊,爬到他懷里膩歪了起來。

劉徹自然也是滿臉關愛,寵溺的抱著陳阿嬌。

此情此景,讓劉嫖看在眼中,心中原本的一些擔憂不翼而飛。

於是,這一頓飯,吃的賓主盡歡。

……………………………………

三天之後,劉徹終於能脫下孝服了。

漢代皇室的守孝期沒有後世禮教興旺後那么變態。

按照先帝太宗皇帝規定的制度。

天子去世,皇子皇孫也只需要服大紅十五日,小紅十四日,纖七日。

劉徹為母喪戴孝十五日,本身就已經是規格了。

只是,大家都睜一只眼閉一只眼,沒有人敢議論。

但是,假如想要越十五日的孝期……

那就是逾越了!除卻孝服後,劉徹穿上太子冕服,然後,在王道的引導下,坐上少府新撥來的太子車駕,浩浩盪盪,趁著晨間的晨曦,朝著未央宮而去。

按照制度,他這個太子,每五天必須按時入宮給天子和太後請安。

其他時間,則由太子仆代替問安。

今天是劉徹初次以太子身份,入宮問安。

所以,一切儀式都盡量隆重。

少府調來的十三位洗馬,在前頭打著儀仗旗牌開路。中間,數十名騎兵騎著清一色的高頭大馬。太子車駕居住,其後跟著衛兵和宦官侍女。

如今,劉徹的太子宮。初步具備了一個雛形的系統。

像是三四百石左右的洗馬與舍人都已經配備完好。

加上從宮里調來的宦官和侍女,以及劉徹本來的班底。整個太子宮的血液循環系統已經初步建立了起來,能夠開始以劉徹這個太子的意志行事。

當然,僅僅這樣,遠遠還不是一個正常漢室太子的完全形態。

漢室的儲君,在正常情況下,三臣九繚各司其職,底下各種文武官吏三四百之多,還擁有一個完整編制的太子衛隊。除此之外。為了方便太子與天下豪傑相交,按照制度,還會在上林苑中為太子單獨建立一個活動區域。

總而言之,漢室的建儲思想,是以培養太子的各方面能力和手腕為目的的。

是要保證,一旦天子生意外,太子立刻能順利接過權力。

尤其是生了呂氏亂政的悲劇後,為了不至於重蹈覆轍,太宗孝文皇帝,准許了太子培養自己的武力班底。

後來小豬的太子劉據能在巫蠱之亂中動長安軍民數萬人。並非無因。

只是,這一切都跟現在的劉徹沒多大關系。

按照制度,他得等到太子三臣確定下來之後。才能讓他的太子宮正常運轉,然後,才會被獲准建立衛隊,擁有屬於他的武力。

只是,現在朝堂上亂成了一團。

為了爭奪空缺丞相之位。

御史大夫晁錯支持的廷尉張歐與太仆袁盎支持的桃候劉舍,爭辯不休。

而劉徹的老爹當今天子劉啟沒有表態。

這就讓局面變得更加復雜了起來。

偏偏這時節,劉徹的太子宮初建。

為了爭奪太子太傅、太子少傅、太子詹事這三個職位,各派系之間不斷連橫合縱,彼此之間勾心斗角。無疑讓局面變得更加復雜。

劉徹這次進宮,除了照常的問安之外。最重要的任務就是要確定下他的臣僚人選。

現在的劉徹,一點都不想被牽扯到朝堂的爭斗中去。

他是太子。除非涉及到關系他自己切身利益的問題,其他一切,能保持中立,置身局外,就一定要保持中立,置身局外。

劉徹的儀仗馬車緩緩駛入北闕的城樓,在宮廷衛隊的護衛下,一直來到北司馬門前。

然後,劉徹就在北司馬門下車。

在過去,他住在未央宮,因此,路過北司馬門,無需下車。

如今,他是太子,卻必須在北司馬門前下車。

這或許是他成為太子後喪失掉的唯一特權吧。

「奴婢叩見太子殿下……」劉徹下了馬車,早就有宦官在北司馬門下等候著他了,這宦官見了劉徹,立即迎上前來,叩道:「陛下此刻在宣室殿等候殿下……」

「請帶路吧……」劉徹正了正自己的衣冠,就在那宦官的帶領下,走進司馬門,從未央宮的前殿,向著宣室殿前進。

那宦官領著劉徹到了宣室殿門口,劉徹就提起自己的綬帶,走上宣室殿前高高的台階。中華風雲錄

一步一步,劉徹沿著台階向上。

此時,正是辰時,秋日的陽光從宣室殿的東側,照射下來,微風習習,吹著劉徹寬大的袖袍,出微微的呼呼聲,木屐踩在台階上,嘎嘎的響著,頭上所戴的五色旒珠,在劉徹的眼前晃動著。

他每向上一步,台階兩側的衛士就持戟屈身致敬。

高高飄揚的黑龍旗,在兩側迎風招展。

「兒臣劉徹問父皇安!」走上最後一級台階,劉徹躬身下跪,叩道。

「太子恭問陛下安!」一位謁者站在劉徹的身後,高聲喊著。

「太子恭問陛下安!」

「太子恭問陛下安!」一個又一個侍從官像接龍一樣將劉徹到來的消息,向著宣室殿中傳遞。

片刻之後,一位持著天子節的文官模樣打扮的男子,走到劉徹身邊,道:「陛下答太子問安:朕躬安!」

這大概也算劉徹成了太子後的又一個不便之處了。

除非老爹傳召,或者有急事急奏。否則,想向過去一樣大大咧咧的直接跑到老爹身邊,幾乎不可能了!

太子一立。就是國本,國本與天子。即是父子,也是君臣。

這種復雜的關系,使得即使是太子想見皇帝也沒那么簡單。

所以,小豬的太子劉據落得那個悲慘下場,劉徹的老爹當年做太子時如履薄冰,就是這個原因導致的。

當了太子後,劉徹與自己老爹的所有正式場合的談話和見面言論,都會被史家記錄。然後歸檔。

劉徹的任何表態都會被人解讀成他的政治意見。

譬如,前世小豬的太子劉據屢次建言要和平要面包不要戰爭,惹惱了小豬不說,還順帶惹惱了新興的軍事貴族利益集團。導致巫蠱之亂時,北軍和南軍的將軍們拒不奉節,接受劉據的命令。

之後,宣帝的太子元帝的尊儒言論,更是讓宣帝大雷霆之怒,幾欲廢儲,錯非是宣帝念及微時故劍。元帝才在他老媽的庇佑下順利登基。

想著這些,劉徹就按照早就在太子宮里練習了幾百遍的禮儀,躬身拜道:「兒臣徹謹請面見父皇……」

「陛下詔:可!」那官員持著天子節。朗聲道。

然後,就面朝劉徹,放下節氂,道:「家上,請,陛下等您很久了……」

劉徹起身,看了看這人,現是郎中令周仁,連忙拱手道:「竟是郎中令親迎。孤愧不敢當!」

周仁微微一笑,沒有答話。只是躬身道:「殿下快些進去吧,陛下在等著呢!」

對周仁來說。他並不需要跟其他朝臣一樣刻意的靠攏劉徹。

因為,他的兒子就是劉徹的臣子。

就這個關系,就注定了他是劉徹的人,至少,也是偏向劉徹這個太子的一員。

此立場,假如不出意外,基本上不會被人曲解和誤讀。

劉徹也識趣的點點頭,跟在周仁身後,走進宣室殿之中。

進了殿中,劉徹走到正中,低頭俯身拜道:「兒臣徹拜見父皇!」

「平身!」上傳來了老爹劉啟的聲音:「給太子賜座!」

於是,就有著宦官領著劉徹到了老爹御座之旁的一個位子,跪坐下來。

劉徹此時才現,這殿中,不止他一個人在。

大殿兩側的位子上滿滿當當的跪坐著數十位貴族官員。

很多人劉徹都不認識。

只有周亞夫、劉舍、晁錯、袁盎等寥寥數個熟人。

在周亞夫身邊,跪坐著一位年紀五六十歲,穿著兩千石朝服的男子。看樣子,此人與周亞夫早就相識,從兩人坐位緊鄰就能看出來,此人跟周亞夫有姻親關系。

晁錯身邊也坐著一個年紀比較大的兩千石官員。

袁盎也不例外,帶著一位須皆白的老者,坐在位置上。

此外,在這些巨頭之前,還坐著一個垂垂老矣,看上去很普通的老者。

不過,這個老者身上配著的佩劍,讓劉徹多看了一眼,那是一柄出自少府的寶劍,而且是專供皇帝使用的寶劍。

而且,劉徹一眼能認出來,這種制式的宮廷寶劍,是他老爹所愛的一種款式,簡而易之,此人,與他老爹關系匪淺,不如此,沒有資格也沒有膽量更沒有能耐敢配著天子賜劍,堂而皇之的坐在天子面前!

「太子來的正好!」只聽到老爹的聲音道:「太子你起身,朕給你介紹一下……」

劉徹連忙站起身來,躬身聽教。

只見天子劉啟從御座上站起身來,牽著劉徹的手,走下殿中,群臣立刻匍匐在地,表示恭敬。

只有那四人只是離座躬身行禮。

嗯,按照歷法,這四人的年紀和官位已經足夠他們無須在除了祭祀先帝和高皇帝之外的任何場合下跪。

天子劉啟牽著劉徹,走到那個獨自坐著的老者面前,介紹道:「此公,朕往昔之太傅故上大夫石公諱奮,朕之長者,國之柱石!」異界神雀

劉徹聞言。連忙躬身問道:「小子徹見過老太傅!」

別看石奮文不成武不就的,官位也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