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六節 決斷(2 / 2)

今天的漢室,就將要面臨無比龐大的外部威脅。

沒有雲中郡的掩護,整個長城防線,就要退後一百里,重新構築新的防線。

甚至晉陽和太原,都可能成為前線。

所以,民間親切的尊稱夏侯嬰為滕公,在廣大的北方地區,至今仍然有許多的滕公祀,香火祭祀,終漢不絕。

有夏侯嬰榜樣在前,朝中大臣、將軍,自然做夢都想要跟夏侯嬰一樣,名留青史,受萬世香火祭祀。

更何況,收復河套,意義重大。

鐵定能給家族和自身帶來無窮的利益。

保守估計,只要收復河套,漢室起碼就要誕生十幾位新列侯,同時還有更多的老牌列侯能借助此戰的功績,增加自己的封邑,權柄和地位。

更能福及子孫。

好處這么多,難怪朝臣和將軍們群情激奮。

主和派和綏靖派,幾乎潰不成軍。

若換一個人,說不定,就會被朝臣和輿論的意見綁架,動河套收復戰役了。

好在劉徹很清楚的知道。

拿下河套,只會造成一個戰術勝利和一定的戰略優勢以及先手。

但卻一定會激怒匈奴,使之同仇敵愾,掉頭南下,漢匈大戰,不可避免,一定會全面爆。

從新化到河套,在右北平到代北,整條長城,都會烽煙四起。

若只是這樣,那也就罷了。

但問題就在於,目前的漢室和漢軍,還不具備能跟匈奴決戰,並且可以戰而勝之的能力。

所以,貿然動河套戰役,只會造成一個結果:漢匈戰爭,肯定會跟歷史上一樣,打成一個消耗戰,持久戰,沒有個十幾二十年的拉鋸,根本分不出勝負。

幾十萬,甚至上百萬的漢軍,會喪命於這場漫長的拉鋸戰之中。

而一旦生這樣的情況,漢室的經濟和財政以及民生,肯定要被拖累。

至於匈奴服軟?

呵呵……

歷史上,從馬邑之謀後,匈奴經歷了軍臣、伊稚斜、烏維、兒單於、呴湖犁等九代單於,有過投降的嗎?

哪怕是在烏維死後,匈奴五年內換了三個單於的危險之時,匈奴人也依然選擇繼續作戰。

劉徹清楚的記得,歷史上,在那個困難時期,匈奴人表現出了比中國儒家所說的忠貞之義還要團結的君臣關系兒單於即位後,小豬派了兩撥使者前去匈奴,一撥去給單於吊唁,一撥去給右賢王吊唁,企圖離間匈奴君臣。

但,當時的那位匈奴右賢王,做出了一個讓人驚訝的決定他將所有的漢使,全部送去給兒單於。

這在以背叛和弒君作為傳統的匈奴,是很難想象和極為特殊的例子。

在那個時期的匈奴人,表現出了極高的團結和忠誠。

面對一個這樣的敵人,劉徹知道,要嘛不打,要打就必須戰決。

一戰就打掉匈奴的脊梁骨,第二戰就要上演漠北決戰,第三戰就要西進,斷絕匈奴與西域之間的聯系。

然後收緊繩索,把匈奴人餓死在幕北。

不能做到三戰就滅匈奴,劉徹不會輕易動對匈奴的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