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零三節 抉擇(1)(1 / 2)

楊毅的提議,讓眾人都點了點頭。

確實,那種東西,太可怕了。

稍不注意,就是粉身碎骨。

還是用一些大家可以理解的手段進行操作比較好。

這個所謂的『砲』,其實就是從戰國時期的『梢』改進而來。

這種借助杠桿原理進行遠程投射打擊的攻城武器,一直以來因為精度的關系,出場率並不高。

但,現在,墨家改進了它的機械結構以及投射方式。

使得它更復雜,更精密。

但卻也更可怕,更具毀滅性。

本來,這種武器研究出來也是個擺設。

因為中國現在沒有這種武器的用武之地。

所以,在制造出了第一具的樣機,進行實驗過後,這種武器就被束之高樓了。

直到今天,當高闕城橫亘在漢軍眼前時,這個曾經墨家明的武器,終於有了用武之地。

既然做了決定,楊毅立刻就叫來了一個漢軍的軍官,將一個信物交到他手里,囑托他道:「請貴官去車騎將軍處,將我墨家的行囊取來!」

新型的『砲器』,可不是戰國時期的傻大粗。

這種可怕的攻城武器,僅僅是圖紙,就有數十張。

顯然,光靠人力是無法記憶清楚的。

當然,雖然不能馬上動手制造那種『砲』,但卻也可以先行准備起來。

楊毅隨後找到了程不識,請求其派出隧營士兵,砍伐附近森林的巨木。

於是,一顆顆矗立了數十年甚至數百年的巨木,被砍伐,然後拖到了高闕城外的曠野,堆砌起來。

呼衍當屠站在高闕城上,眺望遠方的漢朝舉動。

這讓他非常奇怪。

「漢朝人究竟想做什么?」呼衍當屠疑惑不已。

匈奴人自然不是什么土包子,曾經有無數的漢朝官員和貴族,逃亡到匈奴。

這些人帶去的不僅僅是漢室的情報。

更帶去了許多知識和見聞。

所以,匈奴人知道,漢朝要攻擊一個堅城,一般都是先在城外制造各種雲梯和巢車。

但是,這高闕城如今,包裹著一層厚厚的冰凌,本身又是依山結局,地勢險要。

哪怕是匈奴中以山地作戰聞名的盧候部族,在這個高闕城外活動也極為困難。

漢朝人能把雲梯和巢車送到城下嗎?

即使勉強送到城下,他們的雲梯能夠掛上城牆嗎?

答案是否定的。

既然如此,那這些漢朝人在干嘛?

呼衍當屠想不明白,但直覺告訴他,高闕有危險了。

「哲哥!」呼衍當屠轉身看著自己身後的弟弟,說道:「你帶呼衍氏族的本部萬騎去榆林塞,主持諸部族的撤退之事!一定要將各部族和他們的人民、牲畜都安全的撤到居延澤!」

「這樣即使高闕有失,匈奴也不會遭受太大損失!」

前不久的河陰之戰以及漢軍三路並進的形勢,不止在軍事上給與了匈奴重創。

在經濟上更是如此。

至少有兩萬多邑落和四五萬的奴隸,沒有來得及撤退。

自然,他們都掉進了漢朝的嘴里。

甚至……

呼衍當屠還聽到了一些不好的傳聞有部族,譬如說賀賴部族的幾個氏族,是主動帶著人民和牲畜『跪迎』漢朝騎兵的。

想到這里,呼衍當屠就不由得將眼睛狠狠的瞪了一下那幾個部族的領。

很顯然,這些人又習慣性的玩起了兩頭下注。

這也是草原民族的常態。

在過去,無論是月氏人強大還是東胡人橫霸,仰或者匈奴崛起,都有著類似這樣的情況生。

甚至於,據說當年,秦朝強盛之時,頭曼單於曾經認秦朝大將蒙恬做亞父……

對外人來說,這種情況很難理解。

但對草原上的民族來說,這是常態。

一切為了部族的生存和延續。

引弓之民,比其他任何民族,都更渴望生存。

為了活命,沒有什么事情是引弓之民做不出來的。

譬如說,現在幾人知道當年的冒頓單於,曾經卑躬屈膝,在東胡人面前跟狗一樣搖尾乞憐?

所以,呼衍當屠很清楚,一旦高闕失陷,那么,還停留在陰山內的部族,恐怕就統統都要哭著喊著去跪迎漢朝『王師』。

用漢朝人話說,就是簞食壺漿……

呼衍當屠可不願意增強漢朝的國力!

當然了,對匈奴來說,現在最重要的事情,還是保住高闕。

高闕能保住,那就一切還有得商量。

而且,呼衍當屠就不信了。

漢朝人野戰強,難不成攻城也強的一塌糊塗。

有著這高闕天險在,以呼衍當屠看來,漢朝人不死傷個三五萬,休想摸到高闕的邊!

但呼衍當屠不知道的是,在他將自己的弟弟哲哥派去了榆林塞後。

這高闕城,立刻就暗流涌動起來。

許多部族領,悄悄的利用一些機會,聚在一起交頭接耳。

「這匈奴,我看是要滅亡了……」黑暗的角落里,有人陳述著:「但我們不能跟匈奴一起滅亡……」

「是啊,是啊……」許多人回應著。

現在的情況,已經很明顯了,匈奴,哪怕是能守得住高闕一個月,但絕對守不住一年。

漢朝遲早會攻破高闕。

高闕一陷落,意味著河間地和陰山也要落到漢朝人手里。

那榆林塞雖然堅固,但,哪里比得上高闕呢?

匈奴丟了此地,還可以退守河西,退守祁連山和胭脂山。

但這些部族若沒有了這陰山和陽山之間的牧場,那就要淪為奴隸了。

甚至很可能滅亡。

對游牧民來說,沒有了牧場,等於死亡!

「可是……漢朝人是農耕衣帶之國啊,與我等引弓之民,完全不搭!」有人疑慮著道:「漢朝人能容忍我們繼續在此放牧嗎?」

有些傳承比較久遠的部族還記得當年秦人在此的情況。

胡人不敢南下牧馬,不敢彎弓相對。

那既是秦人武力和功勛的象征,也是秦人跟引弓之民決裂的象征。

秦人,可不願意胡人在自己的地盤上活動。

他們驅逐了一切牧民,轉而在這河間地大搞基建、屯田。

「諸位放心,漢朝雖然是冠帶之國,但漢朝不像秦朝,漢朝不就一直在長城附近羈絆了許多部族嗎?」有比較熟悉情況的人說道:「我相信,現在,漢朝也是需要有人為他們充當警戒的……」

這話題一說開,立刻就有消息靈通之人說道:「我聽說,漢朝羈絆部族,不似匈奴,匈奴人每歲都要我們朝貢牲畜和奶酪……但漢朝卻不必如此……」

一說到這個問題,許多人頓時就兩眼放光,一副『真的是這樣嗎?』的模樣。

草原上的部族,除了匈奴本部以及少數幾個匈奴人重點拉攏的部族外,其余部族,哪怕是休屠、渾邪這樣的大部落,也承擔著可怕的沉重負擔。

每年,他們都必須向匈奴無償提供大量的牲畜和奶酪以及獸皮,在戰時還要動員部族的騎兵與匈奴人協同作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