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六十節 怎么對付文人(1 / 2)

長樂宮之中,燈火通明,歌舞悠揚。

坐在竇太後和薄太後身邊,劉徹微微笑著觀賞著這一場被精心排練的歌舞。

自古以來,國勢強盛,必定帶來文化盛世。

這一點,無論東西方都是相通的。

因為,只有強大的帝國,才能孕育一大批優秀的知識分子,並且給他們提供安穩富足的創作空間。

如今,也是一樣。

雖然劉徹不太喜歡虛浮的文章和誇張的修辭。

但,大漢帝國依然不可避免的進入了一場戰國之後最繁榮的文化盛宴。

不僅學術界繁榮,文化界也是昌盛無比。

司馬相如、枚乘父子、庄忌父子等歷史上本已經證明過自己的文人顯赫當世。

更有著諸如雒陽朱榮、睢陽李慶、河南王喚等劉徹前世聞所未聞的大文豪顯赫於世。

尤其是那雒陽的朱榮,在詩賦之余,尤其喜愛創作樂曲和蚩尤戲。

他所編的樂曲富麗堂皇,大氣磅礴。

而他所創造的蚩尤戲,則多以表現軍隊出征、戰斗和獲勝的場景聞名,廣受軍隊喜愛。

至於那李慶,則是有名的風流人物,擅長創作男女情愛之詩賦。

而王喚則是宮廷詩賦和樂舞。

這與他的本職工作密不可分。

王喚的父親和祖父,都曾經擔任過宮廷侍從。

他本人更是這長樂宮的黃門侍郎。

竇太後和薄太後,都特別喜歡這個文采橫溢的年輕人,將長樂宮的歌舞、樂師、編曲、排舞之事,統統交給他負責。

王喚也沒有辜負這份信任,數年來,創作了許多驚才絕艷的宮廷詩賦和樂舞。

其中,最著名的莫過於《十面埋伏》。

以編鍾、鼓瑟、短笛和長笛,共同演奏出一場音樂的盛宴,配合著歌舞,幾乎讓人以為穿越時空,來到了亥下戰場,目睹漢軍十面重圍下走投無路的項羽軍隊狼狽不堪的走入末路。

一經推出,就大受歡迎,為公卿列侯和士大夫外戚所稱贊。

都說王喚已經是樂律大師,當世絕無僅有的調律者。

就差將之吹捧成國寶了。

劉徹也看過幾次那場歌舞,憑良心說,這王喚才華卓絕,確實是難得一見的樂律大師。

但問題是……

與所有文人一樣,這王喚創作《十面埋伏》時,屁股卻坐在項羽那邊。

尤其是終章之時,那哀怨的樂聲和凄凄慘慘的表演,使得旁觀者,無不對項羽充滿同情,對他與虞姬的生離死別,充滿了感慨。

所以……

劉徹對此人的態度,也就顯而易見了。

講道理的話,沒有殺了他,禁絕他的所有成果,已經很給面子了。

想要劉徹對他有什么好感和嘉勉,那就是做夢了。

如今,劉徹眼前的這場歌舞,自然也同樣是王喚的傑作。

名曰:《廣野遺夢》。

從名字看就知道講的是什么了?

廣野者,廣野君酈食其,也就是如今天下最著名的段子『高陽酒、徒』的主人公。

只不過,這王喚對酈食其進行了再加工。

也就是文人最常慣用的伎倆——春秋筆法。

在他所編的這個歌舞里,酈食其穿著儒服去見高帝,面呈天下大事被刻意的篡改和修改了一些高帝的話語。

特別是最終,酈食其命喪齊國時的歌詞,讓劉徹聽得有些想砍了這個渣渣的腦袋。

這句歌詞是這么唱的:高陽酒徒起草中,長揖山東隆准公。入門不拜騁雄辯,兩女輟洗來趨風。東下齊城七十二,指揮楚漢如旋蓬……

再配合前面的故事和唱詞,就生生的將酈食其變成了儒生。讓其成為了儒家的代表,變成了儒家有功社稷,儒家思想就是好的證據。

但問題是——酈食其幾時說過自己是儒生了?

就算酈食其是儒生,他用的也不是儒術,明顯就是縱橫家的長短縱橫術。

這王喚卻是好不要臉,生生的掰扯著,嫁接著,想要洗白儒家在楚漢之爭時扮演的不光彩角色。

要不是劉徹脾氣好,換了康麻子或者十全老人,這王喚全家都得被砍頭!

但即使如此,劉徹也不會坐視這貨肆意歪曲。

所以,等到歌舞唱畢,聽完那最後的唱詞,劉徹就微笑著拍著手掌,對竇太後和薄太後說道:「善!樂曲編的不錯,故事也不錯!」

竇太後和薄太後,到底是女性,也不知道這些歌詞之中的彎彎繞,她們只知道好聽、好看,見到劉徹也喜歡,於是薄太後道:「皇帝喜歡就好!此樂舞,乃是長樂宮黃門侍郎王喚所作!皇帝既是喜歡,不若賞這王侍郎一些東西……」

劉徹聞言,笑道:「自然要賞!」

「王侍郎可在?」劉徹笑眯眯的問道。

旋即,就有一個中年文官,高興的出列拜道:「臣,黃門侍郎王喚拜見陛下……」

「王愛卿,果然是一表人才,樂曲、歌舞和唱詞,都是編的不錯……」劉徹打量了此人幾眼,現他倒是生得不賴,至少在漢人眼中,屬於那種偉岸大丈夫。

身高七尺五寸以上,體格也很強壯,且面相斯文,留著非常得體的髯須。

對漢人來說,這樣的男子,才是理想之中的美男子。

至於什么小鮮肉啊之類的生物,只有那些閑得無聊的貴婦才會喜歡。

「賜布帛十匹,金五銖一百……」劉徹微微笑著。

王喚聞言,喜不自勝,拜道:「臣幸蒙陛下厚遇,隆天重地,死無以塞責!願狗馬以填溝壑,余願足矣!」

這是正常的中低級官員得到皇帝賞賜後的表態,劉徹聽了只是一笑,然後道:「不過,朕今日聽愛卿這歌舞,總覺得,最後的唱詞稍稍有些不足……不如朕給愛卿補上?」

王喚聞言,雖然莫名其妙,但還是叩說道:「請陛下賜之!」

劉徹卻是含笑說道:「不料韓信不聽話,十萬大軍下歷城,齊王火冒三千丈,捉了酒徒下鼎烹……」

頓時全場寂靜,無人說話。

王喚更是尷尬無比。

經劉徹這么一續,王喚辛辛苦苦塑造起來的酈食其的儒生形象和儒生們運籌帷幄,決勝千里之外的高大形象,瞬間轟然倒塌。

你不說你們儒生特牛逼嗎?又是憂心天下,又是操勞軍國。

更是心有萬里疆土,手握天下興衰。

但,一個韓信,讓這一切的一切的所有努力和付出,全部泡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