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七十節 在安東 2(2 / 2)

畢竟,即使不看皇後的面子,也得太皇太後一些里子。

問題是——無論是陳嬌還是陳須,都已經不可能離開現在的地位和權勢了。

他們已經上癮了。

與其回長安當個混吃等死,還要被人輕視和侮辱的死宅,不如在這安東賭一把。

萬一賭贏了呢?

稱孤道寡,就會向他們招手。

只是,這些事情,陳嬌從來不會跟任何人說。

這個時候,遠方的海面上,忽然起了波瀾,一群細柳鯨,浮出水面,噴出十幾道水柱。

其中一只更是越出水面,用自己矯健的身姿拍打海面。

陳嬌看到這個情況,將手指放到嘴中用力一吹口哨。

這些細柳鯨聽到哨聲,歡快的叫了一聲,朝陳嬌方向游了過來。

不多時,這些細柳鯨就抵達了承恩島海灘附近的淺水區。

一頭強壯的個體將自己黑色的背鰭露出水面,然後抬頭,非常高興的看著陳嬌,仿佛在與他打招呼。

這頭鯨魚,是陳嬌的寵物。

准確的來說,它是陳嬌的朋友。

它甚至有名字,名為陳友。

同時,它也是如今安東海疆之中知名度最高的一頭鯨魚。

幾乎所有的捕鯨船和漁民都認得它。

它特殊的帶著類似海星標志的背鰭一出現,所有人都知道,陳都尉來了。

陳嬌蹲下身子,俯與這頭海中精靈親密的摩擦了一陣,然後又與它的家族成員逐一打了個招呼。

三年前,陳嬌就是在此處,第一次見到了這個細柳鯨家族在捕鯨港口之中徘徊。

他很好奇,於是過去看了看,最終現,原來是有一頭細柳鯨擱淺在碼頭附近的沙灘上。

整個家族,都在這頭擱淺的成員附近徘徊,叫聲凄厲。

陳嬌那個時候也是忽然來了善心,於是,動員了倭奴和水手,共同幫忙,幫助那頭細柳鯨回歸大海——反正,在陳嬌眼里,這種鯨魚也不值得捕殺,因為它們其實沒啥肉,主要是沒有什么脂肪,價值不高,灰鯨、抹香鯨、露脊鯨才是陳嬌的目標。

在這個海洋中,暫時陳嬌和他的捕鯨船也只能捕獲這些類型的鯨魚。

更大或者更小,都不會去嘗試捕殺。

但,陳嬌想不到的是,從此之後,這個細柳鯨的群體就與他有了不解之情。

這個族群似乎懂得報恩,也知道是陳嬌救了它們。

一連三天,它們都叼著一頭海獸來到碼頭,然後丟到陳嬌跟頭。

這讓陳嬌覺得很神奇,古來相傳的故事里,靈獸或者有智慧的妖獸,會知恩圖報。

譬如,隨侯珠的故事里,就是白蛇報恩贈珠。

諸夏民族也素來喜歡將動物擬人化,賦予它們人類的特征,然後用自己的價值觀去審視對方的舉動。

過去,就有著螟蛉有子,蜾蠃負之的說法。

更有著狐死必丘的傳說。

而這些細柳鯨的行為,無疑讓包括陳嬌在內的所有人都非常著迷。

從小到大,多數人都是在故事中長大的。

但是懂報恩的動物或者妖獸,卻從未有人見過。

這些黑白相間的神奇巨獸的行為,讓人嘖嘖稱奇。

然後,隨著接觸的增加,這些神奇巨獸的表現,越引人迷思。

譬如,它們能認得人,且能記住它們見過的人。

更重要的是——這些海中巨獸,從未攻擊過人類。

就連倭奴也不攻擊!

盡管,陳嬌曾經多次見過這些巨獸是如何殘忍而高效的獵殺其他鯨魚。

它們甚至曾經捕殺過連陳嬌也不敢下手的藍鯨!

這就更加令人稱奇。

接下來的事情,則更具代表性。

它們開始給陳嬌引路,它們開始帶領陳嬌的捕鯨船去捕殺鯨魚。

它們似乎知道,陳嬌要獵殺的鯨魚種類。

每次找到鯨魚群,它們就會回來報信。

通常報信的方式是整齊的在港口內排成一個縱隊,然後整齊向前躍出水面。

陳嬌對這些生物的習性和行為感到無法理解,於是就在回長安述職時,私底下向天子求教。

天子告訴他,這些鯨類是諸夏先民和英雄們部分魂魄在大海之中的化身。

所以,它們不會攻擊任何諸夏之人,且智商很高,相當於十余歲的人類。

更重要的是至情至孝,終生侍奉其母,終生孝順,服從母親的命令,且會贍養和照顧老弱病殘。

除了不會說話之外,它們與人類其實沒有什么差別了。

陳嬌最開始不願意相信這樣的說法,但隨後事實證明了,天子說的沒錯。

這種巨獸,可以獵殺所有生物。

它們甚至可以在岸邊伏擊牛馬,誘捕飛鳥,撕碎海洋里最大的藍鯨。

但,它們從未攻擊過任何人類。

甚至,在陳嬌的捕鯨船隊開始縱橫大洋時,有很多不幸落水的人,都被這些海中巨獸救過命。

且它們確實是孝順的生物。

就像這個族群里,有兩頭個體已經年邁,不能再捕殺獵物了。

但族群依然帶著它們一起行動,甚至,聽從和服從它們的指揮與命令。

若非諸夏先民與英雄之化身,它們安能如此?

以陳嬌所知,哪怕是同為人類的夷狄之中,老人不被贍養的例子比比皆是。

舉世之內,獨諸夏之人與這海中的細柳鯨會照顧和贍養且孝順長者。

唯一的問題是——天子連海都沒見過,怎么知道這些事情的?

只能將之歸公給天授!

這樣想著,陳嬌心里面就踏實了許多。

正是這些細柳鯨,讓他知道,天子確實生而知之的神人。

既是神人,天子說過扶桑大6存在,扶桑之土,有殷商遺民,那就必定是有的。

只是路途遙遠,需要跨越數萬里海疆。

但不要緊!

陳嬌現在還年輕,終有一天,他將會率領艦隊,劈波斬浪,遠航數萬里,直抵扶桑之土,尋回失落的殷商遺民,將他們重新引領回歸中國文化和中國天子治下。

這樣,他便功德無量,還可以名正言順的成為扶桑之王,稱孤道寡,建立宗廟與社稷,名留青史,為萬世祭祀!

這樣想著,陳嬌心中就生出萬丈豪情。

「渡海!渡海!渡海!」他指著遠方的海疆說道:「吾之願,只在於渡海而已,新來的都督,若能助我渡海,那我便敬他三分,倘若不能,何必理會?有種他來抓我啊?」

說到這里時,陳嬌面目猙獰,一臉的無賴本性。

說到底,他還是他,依舊沒有變。

只是,被他的財富和權勢所掩蓋了起來。

陳琦看著自己的主君,嘆了口氣,想道:「俗語曰:人必富而仁義附焉,誠不欺我!」

他與陳嬌自小一起長大,當然知道,自己的主子,一直沒有變。

不過,現在他已經不需要再去欺負弱小來彰顯自己的存在了。

他甚至開始隔三差五的拖條被割掉了脂肪和器官的鯨魚回到安東的港口,免費贈送給百姓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