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法嚴(2 / 2)

地煞七十二變 祭酒 2337 字 2022-07-24

「然後是逃難過來的一家老小。可憐好不容易逃離了飢荒與盜匪,卻倒在了迎來新生的前夕。」

孩子的嬉笑打鬧不再,唯有一家四口空洞的眼睛木然望過來。

「最後,是兩個貨郎,要去余杭做生意。」

「他們都是普通人,生死禍福,沒什么稀奇。」

「沒什么稀奇?」

老貨郎喃喃自語重復了一句。

此刻他的表情很古怪,像笑像哭像疑惑像驚惶。

「道長莫要說笑了,你說的這些人簡直就和咦?」

說著,眼角莫名滑出冰涼,手指一摸,淚中混雜著粗糲,低頭細看,原來全是泥沙。

他露出哀戚的神色,望著道人,想說些什么,可一開口,便嘔出一團又一團稀泥。

而也在這時。

屋外大雨驟然滂沱。

屋內昏暗仿佛黑夜。

慘淡里隱隱聽見莫名的怪響——道人對此記憶猶新,那是山體滑坡前土石崩解的異響。

唉。

道人搖頭一嘆,已然按住長劍。

這時。

「阿彌陀佛。」

對面的和尚突然起身。

他雙掌一合,拍擊聲仿佛洪鍾大呂回盪茶棚內外。

面作金剛怒相。

「還不醒悟?!」

隨即繼續念經,卻不再無聲默念,而高聲誦詠不!其實在道人耳中,和尚誦經從來不是無聲默念,也從來都有經聲入耳。

不是佛唱無聲,而是場中「聽眾」不願意聽罷了。

而現在和尚的誦詠卻字字清晰、聲聲入耳。

「佛告觀世音菩薩:是地藏菩薩,於閻浮提有大因緣,若說於諸眾生見聞利益等事,百千劫中,說不能盡。是故觀世音,汝以神力流布是經,令娑婆世界眾生,百千萬劫永受安樂」

沒有鮮花亂墜,也沒有地涌金蓮。

相反。

和尚的口齒間還帶著點兒鄉音。

然而,就在這么不甚出奇的誦詠下,屋外的狂風暴雨漸漸平息,屋內眾鬼慘淡的面容漸漸安詳。

他們慢慢虛無,慢慢逸出白光,光芒勾連成一片,充斥著整座茶棚。

最後,如冬日暖陽下的薄冰,緩緩融化,繼而破碎湮滅。

世界重現出現在眼前。

山林依舊,河水依舊,唯有兩人身處的茶棚不見,取而代之的是墳丘般的大土堆。

「大師怎么稱呼?」

「小僧法嚴。」

「貧道俗姓李,道號玄霄。」

土堆下,李長安提起裝鬼的壇子沖和尚晃了晃。

「這老鬼的賞銀有你一半,我要回頭去拿錢,同去?」

那叫法嚴的和尚輕輕搖頭。

「小僧不知花紅之事,也不為懸賞而來。道長若有心,他日道左相逢,肯施舍些齋飯,小僧就感激不盡了。」

「和尚找道士施舍?真是奇了怪哉。」

李長安搖頭失笑。

「隨你吧。」

又不是過年收壓歲錢,你推我讓沒什么意思。

此間事了,道士要趕在天黑前,回山北的和州,拿壇子里的老龜和驢背上的人頭換賞銀。

離開前。

卻見著那和尚對土堆揮起月牙鏟。

道士好奇:「你這要作什么?」

「小僧要為幾位施主掩埋屍骨。」

李長安眨巴眨巴眼睛,瞧了瞧和尚,又瞧了大土堆。

好半天才理清法嚴話里的意思。

「你的意思是你要把屍體從土里挖出來,然後換個地兒再埋進土里?」

「正是。」

「」

李長安無語以對,牽驢走人。

等李長安回到此處,已經是第二天了。

卻見法嚴仍在掘土。

李長安注意到土堆已經被他掘開大半,可以瞧見被泥土掩埋的建築殘骸,路邊也添了幾個無名墳丘,而反觀法嚴,卻幾乎把自己裹成了個泥猴。

道士一問,才知道他從昨日分別到今日重逢,一刻也不曾停歇。

「我看你也是修行有成之人,怎么不使些神通法術?」

「神通只為護道之用,就像走路能夠用腳,又何必用手呢?」

李長安很不同意。

作為一個懶散之人,他一向是怎么方便,怎么來。

但同時,作為一個懶人,他也懶得對別人的理念說三道四。

所以,他只是捋了把驢兒的大腦袋,讓它去路邊吃草。自個兒望見和尚旁邊有一堆沾著泥巴的工具,想必是那些鄉下漢子的遺物,上去挑了把鏟子,便與法嚴一同哼哧哧挖起土來。

大概過了一兩個時辰,兩人合力把遇難者們的屍體都挖出來重新下葬。

道士知道和尚從昨兒起就粒米未沾,便從行囊取出干糧和水囊遞給他。這次和尚倒是沒有推辭,道了聲「感謝」,接過東西,擰開水囊後,卻微笑著把水囊遞還回來。

道士恍然想起,自己水囊里裝的全是酒。

不是他貪杯好醉,實在是出門在外,水容易腐臭。

和尚撿了半只陶碗,徑直到河邊,撇去水面渣滓,舀了半碗清水,正要混著生水下饅頭,冷不丁又抬頭看天。

然後默默飲了幾碗河水,回來將饅頭還給了道士。

李長安有些詫異。

饅頭也沒肉餡啊?

法嚴不答,微笑指著天空,日頭已越過正中。

得。

佛門戒律,過午不食。

法嚴目的地在余杭,而李長安循著黃皮書指引一路向東南。

方向一致正好同行。

但說實話,兩人並不投緣。

法嚴雖然外表看起來放盪不羈,可那只是他把身體當做渡世的皮囊,不加在意而已,但對於修持戒律,卻是半點不敢松懈。

至於李長安清規戒律?那是啥?

好在兩人都不是爭強好勝的性子,一路同行也互不干擾。

今日。

沿著蛇溪往東。

忽而見著前面烏壓壓一大群人,吹鑼打鼓好不熱鬧。

逮著鄉里人一問。

說是此地的財主莫名其妙發善心,要給鄉里修一座新橋,眼下,正請了巫師拜祭龍王爺。

龍?

李長安神色一動。

牽驢上前要湊個熱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