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回 隔世重逢(1 / 2)

成吉思汗率大軍攻克金中都,於元太祖十二年改中都為燕京。

蒙哥汗駕崩後,忽必烈奪下汗位,改名為大都,突厥語稱汗八里,帝都之意,忽必烈遷都燕京後,乃居住於城外的金代離宮--大寧宮內。

至元四年,開始了新宮殿和都城的興建工作,至元十一年正月初一,宮闕告成,忽必烈首次在大都皇宮正殿大明殿舉行朝會,接受皇太子、諸王、百官以及高麗國王所派使節的朝賀。

元大都平面呈東西短、南北長的矩形,城牆全長六十里又二百四十步,辟十一門,南、東、西三面各三門,北面二門,大都的地域忠心有一「中心之閣」然後以此為基准向四面拓勘城址。

中心之閣以南為皇城。

皇城四周建紅牆,又稱「蕭牆」其正門稱欞星門,左右有千步廊,蕭牆的東牆外為漕運河道;皇城東西對稱,而是以太液池為中心,四周布置三座宮殿--大內、隆福宮和興聖宮;大內正門為崇天門,北面為厚載門,東為東華門,西為西華門。

崇天門前有金水河,河上有周橋。

大內正殿為大明殿,是元帝理政和居住的場所,面闊十一間,後有廊廡連接後殿。

大明殿之後為延春閣,為皇後居所;皇城外,南面和東南為官署區,北面積水潭一帶為鬧市,東面為太廟,西面為太社稷,加之城垣每面各開三門。

如今的大元帝國為蒙古人之宗主國,另外四大汗國分布歐亞大陸,其地域堪稱萬里無疆,堪稱盤古開天以來,人世間最為廣大之版圖,端坐於這大帝國巔峰之上,忽必烈俯視天下,睥睨紅塵,此刻他正在金鑾殿中接納文臣武將之朝拜,聽取軍國大事。

「陛下,前線將士已傳回捷報,襄陽舉城投降了!」

大臣將襄陽戰況稟告,忽必烈頓時龍顏大悅,大笑道:「真是天助我大元也,襄陽一破,我蒙古勇士便可長驅直入,收服宋土,一統天下!」

帝師八思巴啟奏道:「掃平大宋之後,陛下之功勛蓋過歷代明君,堪稱千古一帝,正是向上蒼昭告之時。」

忽必烈大喜,點頭道:「帝師此話甚得朕心,那便有勞帝師替朕准備祭天封禪之事。」

八思巴雙手合十道:「陛下聖意,臣銘記在心。」

文武群臣高喝萬歲,忽必烈意氣風發,仿佛自己此刻已經站在泰山之巔,俯視蒼生,傲視歷代君王,便是秦皇漢武唐宗也不如自己,想到這里不禁長嘆一聲,人生自當如此!倏然,天色大變,烏雲遮天,九霄之上雷電交加,雄沉悠長的聲音籠罩大地,令人心跳加速。

忽必烈只覺得心頭不安,便差人出外查看,過了片刻,卻見侍衛慌張失措地跑進來,指著外邊道:「皇上……天上出現了一條龍!」

此話一出,君臣同時驚愕,忽必烈猛然起身,說道:「走,隨朕出殿一觀究竟!」

忽必烈率領群臣走出金鑾殿,抬頭一看,只見天際雷雲密布,霧氣之中隱約可見龐然巨物正在舞動,隨著霧氣一收一散,紫金色的鱗片清晰可見,更有鋒利的巨爪。

隨即龍吟長嘯,響絕三界,天地為之震動,日月為之變色,霧氣也被這一聲怒吼震散,一條龐然巨龍盤旋天空,蒙元君臣震撼無比。

八思巴率先反應過來,大叫道:「皇上,此乃天降祥瑞也!」

忽必烈問道:「帝師何出此言?」

八思巴道:「相傳嬴政出生之時,曾有黑龍出於河中,如今皇上掃平宇內,上蒼知曉皇上功勛,特使天龍現身,以助大元國運,宣揚吾皇威嚴。」

「國運沒有,卻有厄運當頭!」

就在八思巴大拍馬屁之時,一個冷冷的聲音響起,忽必烈不由一驚,抬頭望去,只見龍氣迅速凝聚,一道傲然身軀立在雲層之上,俯視大地,正是挾著復仇怒火而來的龍輝。

龍輝朝地上掃了一眼,看見金鑾殿外有一人身著龍袍,知道他就是忽必烈,頓時火冒三丈,翻手便是驚天一掌。

掌勢雄沉若天崩,勁力壓下,金鑾殿的房梁頓時崩塌,蒙元君臣大驚失色,紛紛躲避。

「護駕,護駕!」

忽必烈大叫道,御前侍衛立即保護忽必烈退走。

八思巴臉色鐵青,指著龍輝道:「他……他是妖魔,快快護送皇上離去,御林軍,將他拿下!」

一聲令下,御林軍將金鑾殿四周圍了個嚴實,強弓利箭紛紛朝天射去,但龍輝站在九天之上,他們的箭根本到達不了。

龍輝提氣沉元,大喝一聲,龍吟雷動,將射箭的元兵全部震死。

之後,他夾雜萬鈞之力崩然降下,雙足猛踏,震得大地鬧騰,龜裂蔓延,金鑾殿轟然塌下,壓死兵將大臣不計其數。

既是天災,亦是人禍,忽必烈在禁衛軍的保護下不斷後退,八思巴也在一側護法,他佛學深厚,面對真龍超凡之能任由幾分冷靜,不斷調集御林軍。

忽必烈一直退到天壇祭台,此時御林軍已經將皇宮上下圍了個水泄不通,龍輝並不急著追殺,優哉游哉地慢慢走去,好像是在散步一般,但似輕實重,他踏一步,浩元迸發,震碎百步之內一切生機。

轉眼間,龍輝便已經壓至天壇,一雙冷眼怒視台上之人。

忽必烈捂著心口問道:「你是何方妖魔,為何要毀我皇宮,殺我大臣。」

龍輝袖袍一抖,龑霆劍插入地板,問道:「忽必烈,你老實交代,這口劍究竟是從何而來,劍主又在何方?」

忽必烈不由一驚,說道:「十八年前,朕率軍攻打襄陽,曾在黃河南岸拾到這口寶劍,並未見到所謂的劍主。」

龍輝哼了一聲,對他的話是半信半疑。

忽必烈道:「那朕也問你,這口劍你又是從何而來?」

龍輝淡淡地道:「殺了一個叫金狼的韃子,從他手中拿回不屬於他的東西罷了!」

忽必烈渾身一顫,臉色倏然煞白,仰天嘆道:「我的兒啊……」

原來金狼乃忽必烈的小兒子,驍勇善戰,武藝超群,深得忽必烈喜愛,故而將這口削鐵如泥的龑霆劍贈之,如今聽得死訊,霎時悲怒交加。

忽必烈怒道:「來人,快將這妖魔剁成肉醬,給朕之皇子償命來!」

一聲令下,眾軍齊上,龍輝哼道:「你這韃子酋長,也知道喪子之痛?你們屠刀下殺了多少無辜百姓,又有多少人因你而喪子亡夫,受盡凌辱,償命二字--你不配!」

冷語未止,龍輝揮動龑霆,好似虎入羊群,殺得眼見多少元軍,便殺多少!

忽必烈緊握拳頭,指著下方道:「那位勇士替朕誅殺妖魔!」

十三翼中的白鹿站出來道:「皇上寬心,微臣願去!」

「妖孽,待我來取你狗命!」

白鹿提了一口長刀沖入陣中,朝龍輝劈去。

龍輝眼皮也不抬,劍鋒隨意一指,劍氣隔空殺人,白鹿還未靠近百步之內就已魂斷地府。

「妖孽,還我兄弟命來!」

白鹿慘死,同為十三翼的風鷹怒不可遏,縱身躍起,雙臂輪圓,舞動似風,正是鷹爪鐵手功。

龍輝冷哼一聲,反手握劍,負於後背,一拳打去,勁力順著其手掌傳入,將風鷹全身筋骨臟腑震碎。

忽必烈驚怒不已:「這妖魔怎地如此凶殘?」

十三翼之神箭主動請纓:「聖上,此魔邪力驚人,不宜近身,待臣放箭射殺這廝!」

忽必烈點頭道:「速速射殺此魔,朕重重有賞。」

神箭挽弓扣弦,瞄准龍輝連環射出。

龍輝冷笑道:「廢弓爛箭!」

說罷內勁一吐,連環箭矢難進其十步之內。

龍輝陰沉冷笑道:「忽必烈,人說自古猛將百萬軍中取上將首級如探囊取物,今天我便反其道而行,給你來個上將面前取百萬大軍性命如站瓜切菜!」

只見他凝神引氣,以霧為弓,以雲為箭,揚手一撥,頓時箭如雨下,御林軍紛紛命喪黃泉,不消片刻,天壇祭台四周再無活口,唯有台上的忽必烈和他一眾臣子。

龍輝一步一步地踏上天壇台階,慢慢地朝忽必烈等人走去,元君臣心膽俱寒,不由得朝後退去,欲從天壇的另一個階梯下去,但卻見龍輝腳步一沉,戍土真元順勢而出,將天壇的台階全部震碎,忽必烈、八思巴等人皆被困在台上,仿佛待宰羔羊。

忽必烈雖然身經百戰,見多識廣,但徒手全殲千軍之事卻是首度目睹,這種事情只存在與傳說之中,如今活生生地出現在眼前,令得怎不震驚。

「朕與你無冤無仇,為何要加害於朕?」

忽必烈裝著膽子問道。

龍輝冷笑道:「你們這些狗韃子,凶殘貪婪,屠城奸淫,死在你們手上的人可多了,你怎知與我無冤無仇?」

忽必烈黑著臉道:「昔日始皇帝雖滅六國,但卻弭平狼煙,一統中國,成就千古一帝,朕如今不過是做同樣的事情,掃盪諸國,唯有天下一統,百姓才能安居樂業,征戰時的犧牲在所難免,不過是犧牲小我,完成大我,為百姓謀福!」

龍輝仰天大笑,笑得眼淚都出來了,隨即一個隔空耳光將忽必烈扇掉四五顆牙齒。

忽必烈捂住嘴巴,鮮血從指縫溢出,驚怒地道:「你……你敢打朕?」

龍輝臉色一沉,怒道:「狗嘴吐不出象牙,你這韃子賤種厚顏無恥,信口雌黃,這個耳光算是輕的了!」

說罷身形挪移閃電般逼近忽必烈,抬腳一踏,卡嚓一聲踩斷他一雙腿骨,忽必烈劇痛難忍,雙膝無力地啪嗒一聲跪下,龍輝伸手按在他肩膀上,手指發力捏碎其肩骨,將這大元皇帝四肢打斷。

「去你媽的狗韃子,你不好好在你草原放羊牧馬住帳篷,卻要揮兵進犯中原,屠戮百姓,斷你四肢算是一點利息。」

龍輝一腳踩住忽必烈的胸口,一口吐沫吐在其臉上,罵道,「今天我不但要盪平你的偽皇宮,還要殺光你所有士兵,看你如何滅宋,來日再揮兵北上,以血還血,以牙還牙,血洗草原,將你們這些不知廉恥的禽獸全部殺光,還中原一個清靜!」

說話間,龍輝單掌向天,怒祭霹靂篇絕式,引納八荒暴雷,只見悶雷陣陣,驚電連綿,瞬間籠罩大都皇城,隨即無數紫雷劈下,皇城遭遇滅世浩劫,殿宇倒塌崩碎,燃起熊熊大火。

忽必烈絕望地哀嚎道:「長生天啊……」

八思巴也是滿臉悲怒和無助,跪倒在地朝天禱告:「我佛慈悲,請救救皇上吧!」

龍輝一腳便將這他踢翻,指著他罵道:「你身為佛門弟子,不行慈悲事,卻助韃子屠戮萬民,還妄想佛法庇護,待殺了韃子皇帝,在殺你這禿驢!」

忽必烈的哀求和哭訴竟然引來異象,天空射來一道強光,只見一個身材高大,體格健壯男子從天而降,其臉上刻著奇異圖紋,頭發扎成許多個小辮子,絡腮濃須。

那男子大喝道:「何方妖孽,膽敢傷我長生天子民!」

忽必烈喜出望外,嘆道:「長生天保佑……誅殺此魔!」

龍輝回頭望了一眼,覺得此人渾身沛然真元,並非凡人所有,暗忖道:「莫非這東西真是韃子侍奉的神祇?」

但轉念一想,既然他是韃子真神,那就更該殺,若無他在背後推波助瀾,豈會有此兵燹血債,於秀婷又怎會遭遇不測。

「媽的,老子管你長生天還是短命地,既然來了,老子就當著這群狗韃子的面將你剁成肉醬,也叫這些韃子看看他們的神祇是何等廢物!」

龍輝冷嘲譏笑,長生天喝道:「大膽妖孽,敢對本神不敬,該殺也!」

說罷,便祭起六合神力,他這一出手,引得風雲變色,遠勝金狼。

龍輝淡淡道:「廢招再用幾次也是廢招!」

五行真元一展,頓時碎開六合神力,長生天見狀祭出隨身兵器--六環金雲刀,匯聚六合成血霧,當空一刀斬下。

龍輝龑霆斜指刀鋒,劍泛紅光,正是於秀婷殺生名招--天罡點朱。

只看他寶劍抖出三十六道紅光,以天罡三十六星排列,干脆利索地刺破滄釋天之金身,更毀其靈脈,削去頂上三花,長生天瞬間慘敗,吐血染天壇。

身負重創,長生天知道撞到鐵板,立即化作一道金光朝西方逃竄,龍輝提劍追殺:「韃子狗神,那里走!」

真龍誓斬蠻神,龍形橫掃,盪得九天失色,長生天只覺得身後勁風壓逼,心憂膽寒,只得加快駕雲速度,祈求能擺脫這個殺神。

龍尾一甩,長生天背門中招,被打得魂魄欲裂,金身盡碎,千年修為一朝盡毀,只余一口仙氣吊住性命。

「吾命休矣!」

長生天趴在雲山,咳血哀嘆,閉目等死。

龍輝提著龑霆劍已經追來,劍鋒過頂,便要一劍劃下斬其首級,忽聞前方響起一聲熟悉悠揚的佛號,佛光奪目,令得龍輝劍鋒微微一頓,隨即金光灑落,將長生天卷出生天。

長生天保得殘命,松了口氣,抬頭細看救命恩公,只見一名慈眉僧人現身在眼前,其裝束乃是天衣天冠,頂結五髻,表佛五智,一手持寶劍,一手持經典,駕乘獅子,法相庄嚴。

長生天拜道:「原來是文殊菩薩,小神叩謝救命大恩。」

文殊菩薩道:「你乃一方天神,怎生如此狼狽?」

長生天哭訴道:「小神被一凶魔打碎金身,削去三花,那凶魔囂張殘忍,還要奪小神性命,還請菩薩救我!」

文殊菩薩道:「你且稍安勿躁,待見過佛祖再做定論。」

這時龍輝已經追來,怒道:「你是何人,竟救此瘟神!」

文殊菩薩雙手合十道:「施主請暫息雷霆,吾乃五台山文殊菩薩,奉如來法旨請來化消一樁干戈。」

一提如來,龍輝更是大動無名,揚聲喝道:「好個偽佛余黨,跟著毛神端的是一丘之貉,今日我便一並殺之!」

說話間,龍輝飽提真元,氣灌武脈,手中龑霆劍華光大作,光華凝聚成各種兵器,正是萬兵之至高絕式--萬世兵魄,干戈一觸即發。

「阿彌陀佛,龍施主,還記得貧僧嗎?」

熟悉的聲音響起,伴隨著萬丈佛光,雲海深處只見羅漢開道,金剛護持,菩薩輔佐,竟是佛界諸聖現法身,金華之中唯見蓮台寶座,佛者庄嚴,一尊六丈巨佛昂然現世。

文殊菩薩行禮迎接道:「文殊恭迎世尊佛駕。」

長生天也跪下道:「小神叩見佛祖!」

龍輝凝視那巨佛片刻,驚愕道:「你,你是接引?」

巨佛慈眉笑道:「昔日接引,今日如來,自盤古開天地,龍主便一眾後妃隱居,萬世不曾再見,想不到今日竟能隔世重逢,實乃天賜緣分也!」

這時長生天哭道:「佛祖,這凶魔虐殺小神子民,還要取小神性命,還請佛祖替小神主持公道!」

如來佛道:「長生天別以為本座不理紅塵之事,便不知你做了什么,你身為一方天神不去導人向善,卻引人起殺戮,令得蒙古人好殺成性,雖說元代宋乃天道使然,可你麾下子民逢城必屠,有傷天和,這都是你所種之惡因,今日被廢去金身亦是報應!」

長生天惶恐地道:「小神知錯了。」

如來佛道:「龍主,長生天已經遭到應得之報應,你可否放他一條生路,畢竟他能修成神格實屬不易。」

龍輝笑道:「你帶著這么多人來跟我套交情,我又怎會拒絕,罷了,就饒他一命!」

如來佛道:「長生天你還不快多謝龍主。」

長生天急忙磕頭:「多謝龍主不殺之恩,小神知錯,小神知錯。」

「長生天,你既然知錯,那便會你修地好好修行,彌補過錯。」

如來法指一點,一片濃雲飛來便將長生天卷走。

送回其修行之地。

龍輝掃了如來和諸佛一眼,心中涌起一股親切感,道:「想不到我居然還能在這里遇上熟人,真是幸運。」

如來苦笑道:「龍主,你之到來卻讓吾等十分不幸也!」

龍輝奇道:「此話怎講?」

如來道:「你不屬於這個乾坤,但卻越界而來,早已干擾寰宇平衡。在你破開空間越界的那一刻,已經有數百顆星辰隕落,令得天道再度失衡。如今為了修復天道平衡,儒道兩教已經忙得不可開交,上至教主,下至教眾全部在維持天道運轉。」

龍輝嘆道:「我也不想如此,但於谷主生死未卜,而且我也無法回去。」

如來道:「此事吾已知曉,於谷主她……」

龍輝急忙問道:「接引,啊不,如來佛,你知道於谷主之下落?」

如來嘆道:「請恕吾無能,劍仙下落,吾不知也,吾只知道十八年前龑霆劍劃空而來,進入了這個乾坤寰宇,但惟獨不見劍者行蹤。」

龍輝奇道:「這是怎么回事?」

如來道:「穿越時空時會產生極為龐大之力量,足以撕毀萬物,若無天人以上修為,皆難保性命,龍主當時雖然只有先天境界,但因為天生異稟,得以保全,可是劍仙就……」

他話雖未盡,但龍輝已經聽出不祥,不由得冷汗直冒。

「照你意思,於谷主已經在越界之時喪命了?」

龍輝沉聲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