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不謀而合(2 / 2)

唐朝工科生 鯊魚禪師 1112 字 2020-12-24

言罷,張德朝房遺直抱拳道:「兄長,告辭。」

「操之賢弟慢走。」

「留步。」

在門房上打盹的張禮壽和張禮海打起精神,都是牽著馬兒跟著走。

張德一邊走一邊琢磨,此事若是操作的好,李世民肯定會滿意的。麥鐵杖雖然不如關羽甚多,但「忠義」兩個字,對皇帝有極大的殺傷力。作為千古一帝,李世民不會看不到這一點。

問題就在於,李董作為皇帝是不能自上而下去推動的。必須是「民意洶洶」,然後朝廷有人上奏,再是「朕順應民意」。

流程,就是這樣走的。

但玩多大,怎么玩,夠不夠讓溫彥博閉嘴,還需要商議。

七夕休沐一日,還在休養的長孫無垢聽說追封麥鐵杖一事居然沒有在外朝通過,李董來看她的時候,便問道:「此乃小事,如何至此?」

「以楊廣警示朕也。」

長孫皇後無比聰慧,立刻明白過來,秀眉微蹙:「卧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眾臣不知耶?」

「非不知也,實不願爾。」

李董目光冷冽,心中卻是冷笑,遼東是必須要取的,高句麗也必須滅亡,否則,河北何安?

功高蓋世四個字,不是筆頭寫出來的,而是槍頭打出來的。

朝中還是有人對科舉多有微詞,但因為追封麥鐵杖一事,卻讓李世民更加堅定完善科舉制度,同時准備進一步拔擢南方士族,來平衡五門七望。

「可惜可惜,本來此事,可讓張操之欠二郎一個人情。」長孫無垢輕輕搖頭,又生一計,「追封之事,既然困難重重,不如仿秦昭王蜀郡太守故事,有類二王廟又何妨?」

李董眼睛一亮,李冰父子治水,蜀地更有敬其為江神的。追封一事既然不好做,那么另辟蹊徑,倒也不錯。

而且李董想起文宣王廟一事,竟然喃喃道:「既有文廟,然武廟耶?」

想到這里,李董笑了,然後站起來身來,負手而立,來回踱步琢磨起來。文廟讓士族們非常滿意,更加的支持他了。若是有武廟,已經徹底失勢的關隴軍頭,也會多少得到安慰。而支持他的軍方名宿,則是會更加支持他。

比起文臣,武將中出身庶族的更多一些。

「唔……」

李董腦海中有了個大致的輪廓,然後對長孫無垢道:「觀音婢真乃吾之女子房也。」

「二郎可是有了計較?」

「我還要想想。」

然後李董突然道:「擺駕魏國公府。」(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