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 干貨(2 / 2)

唐朝工科生 鯊魚禪師 1092 字 2020-12-24

匈奴鮮卑的人口數量級遠比俚族之流要多的多,他們尚且滅亡,成為歷史洪流中的一顆沙粒,固然有漢族對北方民族的極大重視。但歸根究底還是那句話,人是社會性動物。而中古的社會,叫做中原。

夷狄,禽獸也。

這句話不僅僅是族群區分,也不是單純的歧視,其隱藏的一個現實就是,如果北方民族不毀滅自己融入中原體系,他們的生活模式、處世法則,和獸群是沒有區別的。

馬爾薩斯陷阱,不是只針對農耕文明。

歡州土著如果沒有工科狗的干擾,或許將來也會接受中原文明的先進性,但是很快他們在原始部落或者奴隸制部族時期遺留的傳統,會讓他們把漢人區分出來。接著不管他們如何嘴里叫著「孔曰成仁孟曰取義」,他們會理智區分和漢人的「你我」之時,就會去實現「自我」價值,這種方式很簡單,中原朝廷叫做叛亂。

杜正倫是不太清楚張德有什么深刻打算,但是江南土狗給個清單,很直觀地讓他接下來的幾年,要如何去討好內府民部還有皇帝。

至於珍珠怎么養誰去養,至於蟒皮誰去剝誰去制革,這不是他的事情。

當然,土貢僅僅是地方對中央的賄賂。真正要表現出杜正倫價值的,依然還是勸課農桑、興修水利、教化一方……

教化一方的問題不難,接手的人是李德勝,他盯上了那些蠻族牛二代的爸爸們,在沒有從他們錢袋里摸出利潤前,李德勝是不會放棄的。

「若是土貢豐厚之余,地方並無叛亂,倒是不錯。」

杜正倫連連點頭,讓海嘯和台風見鬼去吧。

不過,杜正倫不可能只要這點東西,他還要繼續聽著。

「合浦也產珍珠,不過合浦以北至黔中數百里山區,有一香芋,畝產最高四千斤。此事,杜秀才在長安,應該也聽說過。」

「可是六年時賈君鵬所進黔中芋頭?」

「不錯,此物至南山以北,便產量銳減,十不足一。遠不如山東芋頭。不過越是往南,此物越是豐產,舊年李交州試種千畝,畝產均逾兩千斤。」

「若如此,口糧當無虞。」

「儲存甚難,故而續置辦制粉廠。」

張德一句話信息量有點大,杜正倫先是反應過來這事兒需要人手,接著又覺得到時候土人盡跟大芋頭折騰去了,最後又認為張操之這是在順手牽羊……

「口糧田產,總計就是如此,杜秀才既有克明公引薦,必要時,張氏賈氏農家子去一趟歡州也不妨事。」

言罷,張德才用玩味的眼神看著杜正倫,「除此等農務外,若要屹立不倒東山再起,倒是可以在白糖上打主意。」

杜正倫眼睛頓時亮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