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章 後續(1 / 2)

唐朝工科生 鯊魚禪師 1111 字 2020-12-24

徐州「土團」的編制留了下來,滿員五百,不過賬面上是編三百人團,多出來的兩百人,其實是「土團」的腳力役夫。

但都混到「土團」的份上了,是啥編制都不重要,反正不是正規軍。見了尋常的府兵,也是得叫一聲「太尉」,絕不敢稱呼什么「袍澤」「戰友」。

別人不覺得這「土團」有什么用場,那是別人沒有像崔弘道那樣,有這般高的出身。清河崔氏好不容易出個叛徒,還敢用被五姓七望滲透成篩子的地方府兵?不管別人怎么想,反正崔弘道是絕對不會離開「土團」的。

「虹縣今年的桑已經運了出去,走的淮水,路過白水塘,都賣給了淮陰人。」崔氏徐州房的人如今也來了精神,媽的反正跟武城本家翻了臉,沒什么好說的,直接掀桌吧。

原本還要把持什么高門體面,偶爾還要在土鱉們面前裝個貴族范的逼。但現在裝逼不能當飯吃,很有可能還要送命,那還有什么好說的。

虹縣已經出了徐州,不過卻和徐州交界。泗州徐州本來就是一體,鄉音也是大致相同,這年頭還不像一千多年後糧食高產,相反非常貧瘠。從徐泗交界處開始,一路向東到漣水縣,畝產直接降到一石以下。

貞觀十二年的漣水縣,想要獲得畝產一石的收成,相當困難。黃河改道固然弄出來了洪澤湖,但也實實在在地讓淮水下游得到了改善。如今黃河沒改道,洪澤湖也只有一千多年後的四分之一,在淮水以南,名叫「白水塘」。

真正富庶的,也就是淮陰楚州盱眙,但……它們是淮南道的。

一個地區一定會有一個經濟核心,而泗州徐州的核心,就是彭城,就是南運河畔的通橋渡。

當泗州缺糧的時候,通橋渡就要承擔徐州救濟糧一半以上的運量。

而隨著徐州進一步開棉麻絲等新產,泗州臨河的縣城,都是在求變。其中就包括運河旁邊的虹縣,以及將來以小龍蝦聞名的盱眙縣河對岸臨淮縣,還有土地貧瘠不得不思變的淮水下游漣水縣。

徐州的物產要出去,6路運輸效率相當的低,軌道沒有疏通之前,徐州只能關起門來自己玩。

但因為華潤號,以及改頭換面的徐州地頭蟒崔弘道,本地的坐地戶,有著比中原腹心土豪們更強烈的進取心。

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濱海人窮地弱,就算是萬畝田產,一年能產幾個錢?怕是攢個玻璃杯都要心疼三年。

土地糧食產出本來就貧弱,每年本來就需要糧食救濟,這就導致泗州坐地戶們,不管是官僚還是商戶還是地主還是貧民,都琢磨著直接賺到開元通寶,然後買糧食算逑。

而郁洲這個海上沙州,琅琊王氏在東海縣的幾年經營,伴隨著走私貿易的瘋狂抬頭。那些不需要繳稅的海外糧食,可以堂而皇之地在郁洲換個馬甲,就成了徐州糧,然後在漣水縣賣。

最重要的一點,價格相當相當的低廉。

在確定生存危機不復存在,或者說生存危機已經不再那么緊迫,一如海州人用三年時間開始玩走私一樣,泗州人拼了命要把徐州的東西,倒賣出去。連一河之隔的鹽池,也不能動搖他們半點心思。

到崔十二等「逆賊」被剿滅之後,一窩蜂的泗州人,不管是虹縣還是漣水縣,都順著槽渠,奔赴揚州賣。

而主持此事的,正式崔弘道的徐州房子弟。

「今年徐州棉價錢在淮陰漲了。」

「怎么會漲?」

彭城崔氏的宅院中,宛若茶會一樣,這些子弟吃著茶,閑聊著眼下的緊俏買賣。

甚么「君子喻於義」,去他娘的!

「之前放了風聲出去,說是崔十二毀了棉田,這就價錢漲了。」

「是了,淮南還沒種多少棉花,這棉綢是要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