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 年關將至(2 / 2)

唐朝工科生 鯊魚禪師 1236 字 2020-12-24

「那豈不是農事荒廢?!」

有重臣問道。

「沔州何曾缺糧?夏糧秋糧更是顆粒不少,賬目一貫清楚,不曾掩埋。」

「這是何故?」

「有類滄州故事,任你百畝千畝萬畝,自有包銷專農經營。有八牛犁在,原先須百農,如今也不過是一二人,至多五六人罷了。若諸君去往滄州,便是知曉,連綿田地之間,人家極少。庄戶多是臨河修壩修堤,結為村寨,侵占農田極少。」

說到這里,李道宗還是誠懇道,「臣忝為鄂州刺史,觀摩沔州一二年,今奏請陛下,明年鄂州可效仿沔州,當能改獠為漢,穩定武陵蠻故地。若能持之以恆,三十年後,圍圩造田、修壩固水,可再得兩個長沙。」

開南方是必須的,漢時荊襄地區,算得上開後豐產的,以長沙尤為突出。這是一個在洞庭湖以南的地區,遠離中央不說,周邊地區密布「南蠻」,更有「山越」遺族,可以說是唯一的亮點。

但按照李道宗的描述,三十年後,將會是多點開花的局面。而且就算不看三十年後,就以現在河北遼東論,環渤海的航運,不但節省了人力物力。每年入冬後對邊境民族的防御和反攻,臨時征民夫,就有大量的民間力量儲備。

這些力量,多是在這些河北遼東新生的州縣港口碼頭中。一個河口碼頭,就能支持一個團以上的物資運輸和兵力,而一次作戰,除了軍功之外,以往難以運回的戰利品物資,不再是就地銷毀或者焚燒的玩意兒,而是可以迅轉化為兵部賬面收益的財產。

「君為國憂思,不過事涉民政,還需慎重。年後再議。」

「是,陛下。」

李道宗並沒打算今天就讓皇帝點頭,此事他先牽頭出來,不過是拋磚引玉。他一個宗室,想那么多反而會引起皇帝的反感乃至猜忌。再一個,他那個李道興兄弟還在南海吹台風,兄友弟恭全家受挫的戲碼都上過了,合該要給點甜頭,自己混甜頭不算本事,得學沔州的那位堂官才是。

鄂州是個好地方,尤其是永興煤礦已然正式開采,盯著永興煤礦的人還少么?現在在家里焦頭爛額摔碗脾氣的長孫無忌,原本可正是打算自己在年會時候提一茬。

若非中書令自己弄了個孽女出來,還輪得到他李道宗一個宗室跳出來牽頭送人情?

李皇帝把這件事情推到年後,這是很正常的事情,既然並不是軍國大事,拖到年後也不影響什么。

但是這期間,京城只要還或者的勛貴,都會來找李道宗拜個年。

鄂州獠人如何治理?三十年後還朝廷兩個長沙?這特么都是狗屁,能不能弄個傳世物業出來,才是真正要緊的。

只是人在江湖飄,哪怕是砍人,也得弄個高大上的名頭。

「為君分憂」「心系百姓」,總歸是更好聽不是?

待君臣會議結束,一群大臣裹著遮風大氅,都悄悄地跟上了江夏王的步伐,還沒出宮牆,就有人急不可耐地親自跑去喊了一聲:「郡王今夜可有安排?某聽聞郡王喜好葡萄釀,恰好新得一瓶康居珍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