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章 致用(2 / 2)

唐朝工科生 鯊魚禪師 1528 字 2020-12-24

「老哥哥,多謝指點,沒曾想……這事情,還能這么干。」李元祥感慨間,忽見除了內6,海上也是不少小點,便問道,「內6有這些小點,我能明白道理,可這海上,海上還能打撈五金不成?」

「打撈五金自然是不成的,可打撈魚蝦,卻也不難。尋歡君難道沒現,這些小點都連成一線了么?」

「噢?這是為何?」

「凡是成一線處,必有潮流,必有魚群。朝鮮道行軍總管,可是專門讓兵部幫忙采買魚干。尋歡君知道這是按照什么量來采買么?不拘正兵輜兵,一天三頓,每頓二兩蒸魚干,一年的量。」

「一年的量!」

李元祥扳著手指頭,只覺得這數量簡直恐怖。這種數量,放在以前,怎么可能專門去采買魚干?能吃糜子加點豬油加點鹽,那就不錯了。

當年提著褲腰帶滅突厥,如今財大氣粗到這種程度?

而且讓李元祥震驚的,卻不是什么有錢任性。而是牛進達提出了這個要求,兵部並不覺得奇怪,還真的就認為可以滿足。

魚干啊,換做前朝,民間怎可能儲存那么多魚干?

「放前隋,這怕不是連楊老皇帝攢的家底都敗進去。可這在貞觀朝,算個甚么?橫豎十幾二十條船的事情。尋歡君,你可知道,如今東海捕殺巨鯤,船隊回港,少說也能五六七八十頭。換做旁的,自是不行,可我武漢所產麻繩,那能是一般貨色嗎?」

「巨鯤不是說不是魚么?魚是卵生,巨鯤仿佛胎生。」

「不要在意這些細節。」

那官僚嘿嘿一笑,然後接著道,「尋歡君沒見過拖網吧?武漢這里的水庫,也是能下拖網的,只是倘若真的下拖網,水庫魚蝦,就絕戶了。倒是大江大海使得,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別家所產拖網,用上幾回,便不行了。武漢所產,曬曬補補,回本是不成問題的。」

「若如此,怕是往常海鮮,如今便也不稀奇了。怪不得,我來武漢之前,家鄉便多了許多海產,多是干貨之類。」

「對啊!」

芝麻官擊掌道,「就說這墨魚、章魚,尋歡君,你可曉得這捕獲的法子?」

「莫非這魚兒還有獨特法子?」

「墨魚用釣,章魚也用釣。可這章魚,卻有個習性,愛鑽個洞穴,越是緊致越是喜好。於是這船上,便多備些細頸子的瓶瓶罐罐,用繩索系著,沉入水中。老行家是能尋摸魚跡的,只消探得地方,這些歌瓶瓶罐罐,便能勾引章魚入瓮。」

「若是入瓮,便一時出脫不得,倘使上岸,便成了海鮮……」

李元祥也是明白過來,連連點頭,「此間道理,倒也不簡單。」

「哪有簡單的道理?都是人命摸索出來的。就這么個章魚,還是多虧了吳王殿下喜好奇珍,這才有了這現。」

「當真不簡單。」

李元祥再一次說道,心中卻更是贊嘆:海濱漁家未必不知道這個道理,但此等道理,卻也變不成開元通寶,唯有這里,道理就能變了金銀,能穿衣吃飯。

桌上,正擺放著一袋切片的碳烤章魚足。因為是甜口的,倒是極為受歡迎,又因為嚼勁十足,尋常人也不見得就當飯吃。

武漢公事繁忙,官僚時常在辦公室中喝粥吃早飯,這碳烤章魚足,便成了佐餐的小菜,成了一時風氣。

哪怕是一包小小的零食,又何嘗簡單得了?碳烤章魚足旁邊,還有一袋核桃仁。這並非是那種大核桃,而是小核桃山核桃,滋味固然上佳,可想要吃個囫圇的核桃仁,卻沒有那么簡單。

要是別的地方,用小錘子砸上一天,一百個山核桃能出二十個完整的核桃仁,這砸核桃的人,技術已經是相當的不錯。

可在武漢,管你多少山核桃,都是往專門的破殼機中倒。這種專門調教過的機器,一天加工兩三千斤核桃根本不成問題。

整個大唐,知道有這個機子的山貨商多不勝數,可能夠制造這種機器的,卻只有武漢一家。

原因很簡單,因為只有武漢可以生產極為不起眼的彈簧。

倘若真有厲害的鐵匠,拿了鋼料真個做了一排彈簧出來,調教又成了問題。一套工序下來,怕不是成本都夠全家老小一年到頭拿核桃仁當飯吃了。

江王殿下思緒變換,他陡然現,在武漢司空見慣的東西,甚至大唐別處習以為常的物事,它未必就是如「春華秋實」一般自然而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