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 新酒(1 / 2)

唐朝工科生 鯊魚禪師 1097 字 2020-12-24

「忠義社」各骨干或多或少都有摻合「凱旋白糖」,或者其它取個什么「流竄白糖」「逃跑白糖」名的白糖業務,但還堅持拿來做核心產業的,並不多。

一條甘蔗從伺候出來到收割,盡管利潤最高的的確是制糖業,然而因為皇家把持朝廷調控,精華地區的利潤,基本都被皇族王公之流瓜分。張德當年拎出來的代理人維瑟爾,如今的主要業務,也不再是賣「凱旋白糖」。

鄒國公和琅琊公主夫婦,如今不管是公府還是公主府,主要開銷的財源,其實是菌菇干貨的收益。

甘蔗葉粉碎之後只要處理得當,是相當不錯的菌菇基料,公府後廚最出名的一件事情,就是天天都能吃到「小雞燉蘑菇」。

雙孢菇產量不低,「口蘑」這個概念在貞觀十五年之後,也算是為時人接受。至於香菇、靈芝,主要就是做干貨。

原本逼格還算達標的靈芝,被弄成「批貨」,著實惡心了不少人。

拋開已經談不上多少的部分白糖利潤,公府和公主府雖然早就不參合具體的朝廷事務,但日子比大多數實權衙門的一把手,還要過得滋潤。

至少侯君集在黑了一個金礦之前,日子絕對沒有張公謹過得舒服。

尤其是遷都之後,鄒國公府的「後廚效應」得到放大,乃至皇帝也不是沒有去過幾回姐夫府上打游擊。

原本制糖業的殘渣,主要是用作飼料或者「零嘴」,但長溪縣蔗農或者漁民的一個「腦洞」,居然就開出了一款新酒。

同樣都是用到蒸餾技術,但其背後本質,有重大意義。

國朝除了葡萄酒等果酒,大多數酒,都要用到糧食。貞觀年的葡萄酒依然不便宜,雖然並沒有「脫糖」,當然真要「脫糖」,國朝上下,大約還是會重新加一把白糖回去……

畢竟,雪碧還沒有被明。

而「糖蜜」,或者說制糖業的殘余物,它並不是糧食,在名聲上,天然要比糧食酒要好,甚至皇帝也會公開贊賞推動。

事實上有時候為了避免被噴子噴,皇帝擺宴,咬牙也要上葡萄酒,再貴也要先堵了別人的嘴。

可要是有了「糖蜜酒」,就能省下一大筆錢。不但賺了名聲,口袋也要輕松,更重要的是,按照貞觀十八年甘蔗平均畝產八十石的水准,這酒的產量絕對不會低,可以迅平掉糧食酒的市場。

唯一可惜的,大概就是甘蔗過了長江就產量銳減,在沒有規模化鉀肥磷肥之前,想要短時間內給甘蔗來一入魂,難度系數太高。

憑甘蔗的產量,能夠動搖「甘蔗酒」大肆擴張的阻力,大概就是北地大戶,尤其是掌握大量土地資源糧食存糧的世家豪族。

論回報率,酒類銷售的利潤,遠比鹽鐵還要高,只是因為釀酒侵占大量糧食,歷朝歷代才不得不時不時禁酒。而即便是朝廷禁酒,世家豪族也從來不會理會,「私酒」盛行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如「五姓七望」之流,根本視朝廷法度為狗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