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厚積薄發(2 / 2)

唐朝工科生 鯊魚禪師 1297 字 2020-12-24

「武漢系」官僚或者說人才的風格,在這個時代是如此的鮮明,但時至今日,老張已經到了而立之年,卻也敢說一句,若論世家名門,他「武漢系」就是當世第一家。

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武漢系」的大量官吏遴選人才庫,壓根就沒有門第。朝廷還能從「寒門」中挑三揀四,但武漢若是要擴張到百萬級人口的大都會,靠有門第的團體,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因為大部分情況都算是自我培養自我輸血,這就導致「武漢系」不得不抱團,不管是抱團取暖還是抱團群毆,都是不得已而為之。

武漢之外的天地,想要給他們施展抱負,只有兩條路,一是自己家世好,不怕沒有「知己」去幫自己行卷,二是全面跪舔,只求一官半職。

老張二十年辛苦,才折騰了這一坨那一坨的「上升渠道」,「自己人」自然也見不得外人空降過來「摘果子」,抱團的狀況,自然也就越加深。

但不管怎么說,整個武漢官場的活力還是相當不錯的,尤其是針對大工程,各部門雖說「狗咬狗」現象時有生,但故意「扯後腿」這種狀況並不多見。畢竟武漢本地很多職位,理論上只算是「吏」,甚至只是觀察使大人的「幕僚」,並沒有直接從朝廷拿到官身。

一旦犯錯,根本不需要經過吏部,府內稍作討論,勾了也就是勾了。

這一次由「漢岳弛道」引的事端,府內有司都是忙碌開來,雖說不知道府內高層到底定下了什么個章程,但市面上的動作,已經讓不少人更加激動起來。

「居然要征恁多民夫?」

「連工場也要按比例出人,這一次是按批次征,頭批民夫、腳力、大小工,居然有五萬人之巨!」

「五萬人……」

「已經開始劃分片區,各分包干,大中小隊長已經准備開始遴選,監工已經到位,『斧口』那里已經多了不少房屋、物料。」

「『斧口』東南的采石場已經辟了好大的一條路出來,這是要多大動靜?」

正跟著「前輩」們實習的上官庭芝和李元祥在通告處一臉的疲憊,從震驚到麻木再到機械式的工作,連半年都沒有。

換做從前,李元祥一聽說上來就動民夫五萬,他肯定要嚇一跳。五萬是什么概念?這還是頭一批,吃喝拉撒外加管理,那真不是一般人可以做得來的。

但實際上在武漢並非如此,管理有別朝廷不說,「民夫」往往不是民夫,他們中的大部分人都沒有武漢戶口,並非是在籍人口。而這些人遠比民夫好用好管理,只要劃分好了包干區,從小隊長、中隊長到大隊長,都是有條不紊,相當的熟悉這一套流程。

縱然有人劃水摸魚,但總體而言,還是相當的高效穩定。

這是朝廷其它地區,無論如何都做不到的事情。

李元祥來武漢時日太短,他無法想象當年武漢草創時期,究竟是經歷了什么,才會自然而然展到這種地步。

饒是已經開始了機械式的工作日產,但江王殿下偶然還會意淫一下,這五萬人要是動員起來,直接沖著洛陽過去就是干一票,估摸著席卷江淮河南,應該是不成問題的吧?

「這真是要建個『市鎮』?」

江王殿下面對當下工程的前期規模,感覺有點無處點評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