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別樣幼學(2 / 2)

唐朝工科生 鯊魚禪師 1205 字 2020-12-24

只不過他到底也是從「底層」起來的,操持這些業務,也不過時「重操舊業」罷了。

若非「豫章郡」遠沒有武漢那般風氣開放,能夠讓大量女子參與到大工程中去,房玄齡也想「女人當男人用,男人當畜生用」。眼下既然沒條件,那就只能狠狠地「對內剝削」,然後再從外面「融資」。

房玄齡要開挖的一條運河,要新修的一條弛道,都是拿「過路費」來沖抵的。武漢方面也論證過,按照「南昌」的底蘊,只要運河通渠,弛道修通,一年就能見效,三年市鎮富集,五年之後就是脫胎換骨。

連蒲圻縣這種鬼地方都能蹭武漢「熱點」而鳥槍換炮,何況「豫章郡」自古以來就不差,不敢說比較蘇杭淮揚,卻也是典型的「魚米之鄉」,基礎硬件放在那里,天然就能富集人口。

武漢內部是有一個「天條定理」在的,那就是:人多力量大,人多就是好,人多就有市場,人多就有錢糧!

目前看來,這個「天條」就是真理,武漢官商集團在這個「共識」之下,一旦共同力要經營一個地區,都是遵照「富集人口」這個基本點來操作的。

黔中、劍南、東海、流求、南海……無一例外,都是優先「富集人口」,不管是通過資源、貿易、種植還是其它什么,總之,先把「人口」匯聚起來。至於「人數過萬,千奇百怪」的社會道理,管你什么世代仇恨還是什么人離鄉賤,扔到生產線上做上三個月,大部分人保管只想著下了班是睡一覺還是吃頓好的……

至於那些個喜歡折騰喜歡鬧事的「頑固不化」份子,拿去「皿煮」一下,等到他「滋油」了,自然是就消停了。

所以像南昌地這等「風水寶地」,基礎硬件如此突出,武漢系的牲口們又豈會眼睜睜地看著「家門口」的寶地閑置不用?

「地上魔都」想要影響中原,難度很高,只能是潛移默化,但相較南方大部分地區還是流放之地,影響起來就不一樣了。

畢竟,「地上魔都」這個車,看上去就比較高級……

「聽鄭兄的意思,怕不是使君和房相,是早有計較的。」

「咦?莫非武漢也要開個學院?」

「那倒是沒有,但武漢明後年,要6續增補幾個小學。教員還是很缺的,而且聽說府內已經辦了個幼學,也不知道和小學有何區別。」

「府內幼學?外人可入?」

「不可,前幾日看了,府內幼學就在臨漳山,離書院不遠。規制不低,有專門馬車接送,還有使君親衛護送。想來,多是府內官吏家的小兒吧?」

「官吏之家,何必去那學堂,自請人就是了。」

「哪有那般簡單,若我有個兒子,也願意讓他跟使君家的沔小郎做個同學。換做鄭兄,你可願意?」

「……」

鄭氏子弟沉默了一會兒,然後眼神異常堅定:「願意。」

「再者說了,請人也是要開銷的,遇人不淑的話,豈不是耽誤了孩子?武漢教育本就迥異京城,想要在『地上魔都』生存,豈是學個洛陽幫閑就成的?」

「說來也是。」

忽地,鄭氏子弟問道:「還不知道這幼學叫個甚么名?」

「機關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