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 硬性需求(2 / 2)

唐朝工科生 鯊魚禪師 1288 字 2020-12-24

說話間,就有秘書開始派小冊子。

老張一邊說一邊豎起手指點了點,「現在常住人口直接奔著兩百萬去的,咱們連年『圍圩造田』『圍湖造田』,又是清淤又是疏浚河道,江堤、湖堤、河堤的總里程,比整個關內道、河北道加起來還要多。可田地產出還是要時間的,除了種糧食,至多加一點桑麻,二三年內,沒有富余的田地再來種植其它作物。」

「比如棉花,比如菜油,主要還是從河北和江淮進口,量很大,但質就未必優,離得遠也不好控制。進港上岸時候再怎么把關,總歸是有流入進來的。畢竟,民間碼頭也不少嘛。」

一眾官僚都是點點頭,武漢展極快,常住人口增加也是恐怖,想要配合這種展,物資消耗量想要純粹的自給自足,已經是不可能了。

甚至有些時候,糧食都要從荊襄來購入。像現在的一系列大工程,僅僅是肉類消耗,就要用到船隊來販運河北滄州豬、東海鯨魚肉、朝鮮道牛羊肉……

一塊地在單位時間內,只能針對一種或者兩種物資進行培養。種稻的時候,能扔幾條魚苗進去,也就不錯了,再想要混點其它的收益,這年頭是沒什么可能。

所以,土地使用,陡然就出現了短時間內的「緊張」,盡管明知道將來武漢會有幾百萬畝地「誕生」,但那也是將來,眼門前遭遇的「難關」,要應付可不容易。

「早先我讓龐缺去潭州看了看,用時兩個月,主要就走了三個地方。漣水的湘鄉,瀏陽水的瀏陽縣,最後就是淥口戍。漣水和瀏陽水,相對人少地多,種植油菜,可以依托水路,在長沙縣集散。現在是臘月,明年開種油菜也來得及,到油菜收獲,當年就有菜油,拿來應急,綽綽有余。」

武漢一地的糖、鹽、油、米、炭等廚房消耗品的用量,哪怕人均再少,攤到一百多萬人身上,而且都是相對都有「經濟自主」的人口身上,總量就很誇張。

如果漣水和瀏陽水兩地,一半左右的耕地拿來種植油菜,基本就能解決武漢地區的食用油缺口。

動物油脂雖然進口量同樣很大,但主要消耗並非是被吃掉,而是工業生產活動中,典型就是鯨油,本來應該量大管飽,可因為武漢出現了「三班倒」,僅僅是照明用的「鯨油燈」,一個生產車間,少則二三十座,多則一百五六十,根據不同的生產類型,有著不同的規模。

而除了工場,不少民間富戶,同樣也是用「鯨油燈」,照明用工業用的量大了,吃到肚子里的,自然就少了。

「所以我已經和總督府提了此事,房相准備在漣水和瀏陽水兩地,再設兩個『油倉』,多的我就不必多說,想必會後你們討論,也只會說這是兩個『肥缺』。」

眾人想要笑,卻也不敢,畢竟,「肥缺」不「肥缺」的,私下里可以說,冠冕堂皇拿出來講,這不是有損「官聲」么?

「此兩處『油倉』因為要緊,所以臨時歸『湖南土木大使』管,理由么,供應工程用量。但臨時差遣,早晚都要散,所以房相決定,待看來年成效如何,要是妥帖,就歸置總督府內,同湘鄉縣、瀏陽縣合並了去。」

如此一說,眾官僚來了精神,照這么個說法,豈不是做了兩個縣的縣令,就平白多了個「錢袋子」?

固然這個「錢袋子」是歸總督府管的,可只要在眼門前,混個臉熟,弄點油水,這不就是順水推舟的事情么?

一時間,會議室內,居然比剛才還要安靜,眾人不約而同陷入了大波的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