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章 另辟蹊徑(1 / 2)

唐朝工科生 鯊魚禪師 1307 字 2020-12-24

針對文藝類人才的定向培養,張德還是專門開了個會,府內直屬官僚基本上都參加了會議,規模很大,各部門還有自己的分會場。

一個基本的共識是普遍建立的,那就是「吹拉彈唱」不僅能爽,還能創造就業、提高生產效率、增強地方社會氣氛……

數據反饋就靠統計,有的工坊沒有「吹拉彈唱」甚至連說書匠都沒有,有的工坊則是各種俚曲小調,後者就是要生產熱情比前者高。

反應在同一個行業的同一個分支的同一個產品產量來看,後者的產量要比前者高五到十個點。

雖然並不知道這里面到底有什么原因,且沒有排除其它變量,但因為符合人性需求和社會邏輯,武漢本地的官僚們,還是達成了這個共識。文藝作品對生產活動有促進作用,盡管不明白原理是什么,但它「客觀」存在。

當然毫無疑問的,這個「客觀」是主觀判斷,僅僅是基於人性需求。

「優伶貧賤,這是市井之間都有的念想。當街賣酒,甩開腮幫子願意吆喝的人,還是少數嘛。隔壁佛門說是甚么眾生平等,當然有的人肯定要更平等。優伶之流,不管市井還是朝堂,就是個娛人娛己的用場。這是不必遮遮掩掩的。」

第二產業的興盛,自然而然會帶動第三產業,其中就包括了文化文藝作品。老張開會的時候,並沒有拔高優伶的社會地位。這不是他一個人的主觀意願可以做到的,就算現在李董提前搞個「梨園」出來,也沒什么卵用,過個一千年,還是賤人。

想要定向培養,只能是結合實際,另辟蹊徑。

「朝廷不可能鼓勵良家子操持賤業,便是行商,也沒見哪個名門望族堂而皇之出來買賣的。士農工商,四民末等尚且不好過,何況倡優?」

看著底下黑壓壓的一片人頭,張德繼續說道,「那么,我們武漢既然現了這其中的好處,要不要鼓勵百姓人家把自己的子女貢獻出來,去學『吹拉彈唱』呢?」

眾人都是認真地聽著,聽到這里,都是抬起頭來,看著張德。

調門定在哪里,是相當重要的事情。

老張要是打算在府內這樣推行,也不是說不行,肯定會有成果。

但他沒打算這樣干。

「那我個人的意見,武漢也不鼓勵,但也不禁絕。府內既然籌備了『雲韶局』,也不能『禍害鄉里』,將來要是事不可為,那些個投身這行當的武漢鄉黨,就要恨死我們。」

府內一眾官僚,都是連連點頭。從實際出,就是這么個人性。誰也不能保證武漢就會一如既往下去,萬一那天武漢系官商盡數死絕,這些投身「藝術創作」的,又有哪個能幸免?

再一個,倘若張德不能扭轉針對「優伶」的普遍價值認識,最終也不過是「老大嫁作商人婦」,悲劇是毫無疑問的。

「使君,今明兩年,此間行當操持業務人員,缺口甚大。『雲韶局』用人,從何處遴選?朝廷教坊那點人,是遠遠不夠的。」

有人直指問題的核心,說到底還是人員問題。

「問得好。」

張德點點頭,「大部分問題,都是人的問題。『優伶』業務,也是用人問題。既然武漢人不好用不能用,朝廷教坊不夠用,那就只能另尋出路。本地人不用,就用外地人。可是,外地的『優伶』,就不是貧賤之輩了?想來是不能。」

一眾官僚若有所思,不少人已經琢磨到了張德的打算。

「用不了的,那就不用了。我們就找用得上的嘛。當街賣酒的胡姬恁多,可見胡人是不介意的,那我們就多買一些胡姬來用。年齡大的就不要了,專門買一些年紀小的。好在武漢在西域也是有門路的,想買多少就買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