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舊年福地(2 / 2)

唐朝工科生 鯊魚禪師 1166 字 2020-12-24

因為早在冉氏在武漢叫賣蜀錦那時候,武漢方面本著有棗沒棗打兩桿的心態,在諸多小寨的山林地帶,有意種植三類油桐和茶樹。造船業的蓬勃發展,早在幾年前,武漢就有了這樣的預料。

伴隨而來的桐油木油的極大消耗,將會是一個極具挑戰性的事情。

不管是油桐還是茶樹,對土地要求其實都不算高。武漢本地為了保證耕地,圍圩造田圍湖造田清淤排澇各種工程年年都在做,能夠分潤給茶葉種植的土地,其實並不算多,大多都是維持在丘陵和山區。

但即便是丘陵和山區,壘壩建塘休整梯田,依然能夠增加糧食總產量。讓渡給茶樹,多少還是有些不甘心。

貞觀十八年的時候,漢陽造船廠的桐油木油消耗,就已經有點捉襟見肘。大量嶺南桐油被進口過來,價格昂貴不說,還不受控制。

於是乎,西南山區這片大海,那一顆顆孤島也似的山頭,原本只是閑子,卻成了意外之喜。

到貞觀二十一年,終於第一次大規模收獲劍南桐油,單位畝產固然比不上嶺南,但勝在不挑耕地不挑地區。運輸雖說艱難,但總體來說,還不算虧,因為除了桐油之外,就地生產的茶葉,十幾個山頭的產量,也不輸給蘇杭。

最重要的是,蕃地和驃國諸部乃至諸爨六詔,對茶葉不挑。

這些交易主要也是以物易物,大量的毛皮被集中在了戎州南和矩州之間的茶馬道上。

這一條茶馬道,在武漢也多稱金皮道。因為主要硬通貨,就是金子和皮貨,利潤回報極高,兩邊平賬,一支馬隊的賺頭,差不多也能比得上一條南海貨船。

而這些,還沒有把西南諸地的銅礦計算進出。

老張為了小霸王學習機,大部分時候做的產業布局,都是相當有計劃有意識地去偷雞摸狗。唯獨在西南這一塊,當真是靠天吃飯,不管是人還是物,都是好運不斷。

冉氏龍氏諸爨諸小寨頭人簡直就是專門過來送金送裝備的。

時隔多年,對於劍南六詔地區的收益,老張從來都是不做過多的期望。但萬萬沒想到,多年之後,居然還能給他招來大買賣。

要說這萬山老林窮苦地方不是他的福地,當真是說不過去。

長孫皇後現在要噶韭菜,還是噶大韭菜,拿來做文章的地盤,將將好就是這豺狼虎豹到處流竄的破爛地方。那些個韭菜只要門路稍微廣一點的,豈能打聽不到這里面誰在唱個台柱

人在家中坐,福從天上來。老張現在是穩坐釣魚台,等著這幫韭菜主動給他送錢。

隆慶宮之主又敷衍了一通自家老叔,果不其然,不急不躁的李麗質沒怎樣,坐不住的李道宗終於受不了了,一咬牙,說是他做東,請堂侄女和老鄉一起吃個飯。

請柬很實惠,純金的折起來還能揉成一團,壓手的很,少說也有一斤多。

江夏王大概也是到了極限,在永嘉坊弄了個園子,辦了一桌很實在的席面。金光閃耀的,讓人目不暇接。

客人很客氣,主人很節儉。堂侄女和老鄉都是隨意,主人家江夏王就很有品味了,他吃的很獨特,正月里吃韭黃,說是特供大棚蔬菜,相當可口。

當然老張有點誤解,以為王爺這是有了覺悟,終於知道自己是大韭菜一根,不但是大韭菜,還是韭菜之王,韭菜之皇,簡稱韭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