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 「一視同仁」(2 / 2)

唐朝工科生 鯊魚禪師 1136 字 2022-07-22

「遼東糧價要是拉的太高,只怕會榨干諸林場的利潤,真要是讓林場賠本賺吆喝,定是要出事的。」

「朝廷難道不知道嗎?」

「朝廷自然是知道的,所以『糧食換產本』在東北亦是取了敦煌宮成例,只是商賈行事,貪得無厭是在所難免。況且,淮揚商賈背後,多是洛陽新貴。如今洛陽居行大不易,也都是缺錢少用度的。京城奢靡成風,要維持這富貴體面,明知道這般行事大大不妥,可住在京城的權貴,何必去在意東北的蒼頭黔首?」

「說的在理。」

「知道是一回事,知道之後怎么去做,又是另外一回事。」

府內幕僚很是感慨,設身處地去琢磨了一番,他們要是淮揚商賈,怕不是也要吃相這般難看。

再換一個身份,假如他們自己是洛陽權貴,為了維持體面,為了保證地位,又怎么可能在意東北底層的死活呢?倘若真的鬧大了事端,出了叛逆,東有朝鮮道行軍大總管,西有安北都護府大都護……勾一支輕騎,只管鎮壓了了事,容易的很。

至於底層如何掙扎如何慘烈,跟他們沒有一個開元通寶的干系。

真要有人背黑鍋,那也是李世民,和他們無關。

「觀察,咱們怎么做?」

忽地,有人看向沉默不語的張德。武漢內部的意見也是比較分裂,有人想著跟著撈一把,反正東北那邊就算敗壞,也敗壞不到哪里去,本就是「窮鄉僻壤」,武漢對東北的業務往來,連劍南都不如;有人則是想著干上一炮,跟洛陽權貴反著來,只是目的不純,並非是為了穩定國事,而是為了顯露一下武漢的實力。

偶爾抖擻一下威風,震懾一下雜碎,也是必須的事情。

總之,一片公心這種事情,前幾年還好,自「九鼎」這玩意兒被房玄齡上繳之後,這公心的范圍,也就是落在武漢一畝三分地上,含金量那是大大地不行。

「你們的想法,本府多少都是知道的。」

張德組織了一下思路,對眾人道,「但不管甚么想法,須明白一個道理,武漢的這一套,靠的是填人,人越多越好,多多益善。以前蠻夷不算人,但在武漢的工坊里,蠻夷就算個人,當然你們有人眼里,無所謂人不人,橫豎就是個做工的勞力,不作他想。」

眾人一愣,有人竊笑有人嚴肅,但都是認真聽著。

「正因為要填人,需要人多,那就亂不得。亂了,流離失所總要死人,多點少點而已。鬧事的多且大,死的人就多一點;鬧事的人少,死的人就少一點。你們想要撈錢也好,想要立威也罷,終歸要有一條線在心里,不能隨便死人。」

老張說到這里,兩手一攤,「養一個工人出來,最少也要十三四年吧。這東北諸部怎么算,幾百萬人口沒有,幾十萬總歸是有的,都不需要十三四年,真要是放開了抓,幾個月就能弄個幾萬人回來,現在要是逼死了他們,從哪里再去弄這幾萬人十幾萬人呢?總不能讓你們現在就去生養,怕也是來不及吧。」

話說到這個份上,一眾幕僚也是回過味來,頓時明白了老大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