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出人意料(2 / 2)

亂清 青玉獅子 1873 字 2022-07-12

沒有想到的是,到了第三天,楊坊忽然親自來了縣衙。

「逸軒,事情有變。」剛在簽押房坐定,楊坊便皺著眉頭說,「洋槍隊的兵費,只怕有麻煩。」

「怎么?」關卓凡吃了一驚,「是一時募不足款項么?」

「倒也不是募不足,只是那邊……」楊坊用手往東的方向指了指,「讓我把募款的事,先停一停。」

東面,自然指的是縣城東大街上的道台衙門了。這么說,吳煦在洋槍隊的事情上,有了變卦。

「原來是這樣。」關卓凡有一樁好處,就是每逢大事有靜氣,當下不動聲色,輕聲問道:「啟翁,可知道是為了什么?」

「聽說,是在上海的林下大老們,對洋槍隊這件事,有不同的想法。」

關卓凡明白了。林下大老,是楊坊一個委婉的說法,本意是指退休的高官,所謂「退居林下」的意思。眼下滯留在上海的大員雖然不少,但大多卻不是真正身在「林下」——有的是赴任或者述職的途中,道路為戰火阻斷,不得不暫居於此,有的是做官的地方,為長毛所占,只能無事閑居,更有的是喪城失地,從長毛的兵鋒底下逃到這里來的。他們的手里雖然一時沒有實權,但影響力極大,吳煦只是一個四品道台,對他們的意見,不能不有所顧忌。

關卓凡在心里盤算了一會,知道這件事還是得先見過吳煦,把情形弄清楚了,自己才好有所主張。於是送走了楊坊,坐上官轎,直奔道署。

吳煦自然知道他的來意,延入內室,沒說話,先嘆氣。

「唉,逸軒,這是真正想不到的事情。」他擺出一副痛心疾首的樣子說,「在上海的幾位大老,都覺得用洋人來打仗,於理不通,於禮上亦有悖,是萬萬不可行的事。」

關卓凡心中冷笑:到了這種時候,還在糾纏理和禮,倒不如請他們去到長毛的軍營,講理講禮,看看能不能說得李秀成「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這話不能直說,只是淡淡地問了句:「吳大人,不知是那幾位大老?」

「反對最力的,是原任的江督何桂清何大人,奉旨接任江西學政的彭大人,還有已經致仕的禮部侍郎孫大人,其他的人,也以他們的馬首為瞻。」吳煦無奈地說,「逸軒,守上海,是以你為主,可是何大人的話,咱們做屬下的,也不能不聽。我不是跟你過不去,實在是夾在中間,為難的很!」

吳煦這話,聽上去是兩面都不想得罪,但話里卻露了馬腳——既然停了楊坊的募款,便等於說是寧肯得罪關卓凡,也不願拂逆了這班大老的意思。

「吳大人,」關卓凡提醒道,「何桂清早已經革職,屬下不屬下的,好像也談不上。」

「逸軒你說的雖然不錯,不過咱們江蘇的薛撫台,到底還是何大人提拔的——」

何桂清是雲南人,道光十五年的進士,翰林出身,官運極紅,四十一歲就當上了兩江總督,風頭一時無兩。然而太平軍攻破和春的江南大營時,他在常州坐擁重兵,見死不救,可等到太平軍開始逼近常州,他卻又怕了,借口要到後方去籌餉,意圖先行離城而走。常州的耆紳,攀轅跪香,不讓他走,他的親兵小隊居然開槍,共打死了一十九人,到底還是出了城。

等到常州一破,咸豐的聖旨也到了,何桂清「革職,交部議處」。

照例,既然被革了職,應該自行回京,聽候勘察,可是何桂清知道,自己的行為太過卑污不堪,這一進京,必獲嚴譴,於是跑到上海,待在英租界里,找了種種借口,延宕時日,以待轉機。浙江巡撫王有齡和江蘇巡撫薛煥,都是何桂清的人,一邊替他在京里活動,一邊把他在上海供養得好好的。偏偏這時遇上英法聯軍進城,咸豐皇帝北狩熱河,這個案子,也就拖了下來。何桂清在上海又漸漸開始對時局指手劃腳,干脆以士林領袖自居了。

吳煦的意思是說,連本省的巡撫薛煥都要聽何桂清的話,而這幫大老們對「洋槍隊」又有所指責,他一個四品道台,不得不顧及到他們的觀瞻。

這樣的想法,關卓凡不能同意——軍情火急,已經到了一日都耽誤不得的地步,何暇去考慮他人的觀感?於是放緩了語氣,溫和地說道:「國家的官員辦事,例有定規,不能為私人的意見所挾制。這些大老,既然身在林下,就不能干預地方上的事務。這上頭,請吳大人一定想清楚,千萬不可自誤。」

語氣雖然和緩,話里的意思卻極為凌厲。官場之上,講究「圓融」兩個字,關卓凡雖然身份不同,但品級上到底只是一個七品的知縣,竟對上官說出這樣的重話來,公然告誡他「不可自誤」,這讓八面玲瓏的吳煦,面子上也覺得掛不住,始而愕然,繼而不悅。

「逸軒,你這個話我可承受不起,原封璧還。」吳煦拖長了聲調。

關卓凡見吳煦打起了官腔,倒不便再繼續說下去了,低頭想了想,終於下定了決心。

「有一件事,原擬等這一次打退了長毛再辦,」關卓凡沉吟著說,「現在看來,只得先辦一辦了。」

「嗯嗯,什么事啊?」

關卓凡沒答話,先站起身來,把官服略作整理,才從容地不迫地說道:「吳大人,我奉有皇上的密諭。」

吳煦茫然地看著他,胖胖的臉上,兩只小眼睛亂眨,過了好一會,才霍然醒悟,慌忙離座,雙膝向地上一跪,磕下頭去。

「臣……吳煦,恭請皇上皇太後聖安!」</d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