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平南八策(2 / 2)

亂清 青玉獅子 1356 字 2022-07-12

對於北方來說尤其如此。南方早生反心,林肯一選上總統,南方便撕破面皮,扯旗放炮,擴軍備戰。此時距林肯宣誓就職還有一段時間,這段時間里南方再怎么折騰,他都只能干瞪眼,什么也做不了。而看守總統布坎南是民主黨人,素來同情南方,有意無意,無所作為,白白在戰備上被南方拉下了好幾個月。

形象一點說,開打之時,北方頂多只能使出二分力,南方因為准備的早,稍好一些,但也頂多只能使出五分力,戰爭必須等到南方使出十分力,北方使出**分力,才能看出眉目。而等,自然需要時間。

至於雙方都把主要兵力投入東線,反復糾纏,以致相當一段時間既無心也無力西顧,關卓凡認為,根本原因和戰略決策關系不大,而是因為:雙方的首都都在東邊——最重要的是,距離得實在太近了。

邦聯成立之初,定都阿拉巴馬州的蒙哥馬利,弗吉尼亞加入之後按照和弗老大的約定,遷都弗吉尼亞的里士滿。於是戰爭史上一個更大的奇觀出現了:兩個領土如此廣大的處於交戰狀態的國家,首都之間相距不過200英里,火車一日可到。

對於邦聯來說,丟掉里士滿等於亡國;對於聯邦來說,丟掉華盛頓雖不致亡國,但在政治上是不可承受之重,所以沒有任何懸念,雙方集中最主要的力量,一方面確保自己首都不失,一方面希望開個金手指,一舉攻占對方首都,結束戰爭。所以也沒有任何懸念,華盛頓到里士滿這200英里地段,成為人間的大修羅場。

可以說,這個局面是南方主動的選擇所致,而北方不能不被迫接招,除此之外,別無他途。

美國內戰的根本格局是北攻南守,即北方要滅此朝食,南方只想自保——南方從來沒想過反過來吞並北方,事實上也沒有任何這樣的可能。南方的根本戰略思想就是以攻代守,逼北方和談。關卓凡認為,南方之所以會選擇里士滿做首都,除了照顧弗老大的面子外——弗吉尼亞是當時南部十一州中最強大的一家,最主要的原因正是這種戰略思想的實現:所謂天子守國門。

有人認為邦聯本應該定都內陸,放北軍入境,靠運動戰和游擊戰打垮或拖垮對手。關卓凡則認為,邦聯事實上只是一個松散的聯盟,如果敵軍深入國境,縱橫肆虐,各州必會各自為戰,從而為敵人各個擊破。而且,南方的戰略縱深並非看起來那么大,海上聯邦又占絕對優勢,如果被南北夾攻,死的更快。

所以關卓凡認為,東線的力度不必也不能削弱,他介入歷史後這個格局也不用改,但是,西線確實應該加強,應該實實在在地開辟出第二戰場,這樣才能充分發揮出北方國力人力更加強大的優勢,使實力相對較弱的南方左支右絀,進而首尾難顧。

要說明的是,所謂「西線」並非通常說的「西部」,當時美國西部剛剛開始開發,戰火並未波及,戰場主要是在東部,「西線」其實是「東部的西部」,即美國的中部,沿即密西西比河一帶。

關卓凡的建議是,第一步應徹底打通密西西比河這條貫通美國南北的大動脈,將南部一分為二,既切斷其東西聯系,使邦聯的東部無法得到其西部的人力物力的支持,又阻礙其南北水路交通,猶使人血脈堵塞,時間稍久,自然手腳麻木,行動得咎。

欲達到此目的,密西西比河上的維克斯堡必須拿下。其時北軍大將格蘭特正率兵攻打維克斯堡,強攻不利,改為長期圍困。維克斯堡位於峭壁之上,固若金湯,格蘭特此計何時才能得售,輿論頗多疑慮。有人擔心格蘭特孤軍深入敵境,若南軍聚援,內外夾攻,格蘭特屯於堅城之下,有覆滅之虞;有人擔心兵力被牽制在遙遠的西線,若東線南軍乘機發起進攻,首都堪憂,而當時東線南軍也確實有異動的跡象。

關卓凡卻堅決支持格蘭特的行動。他認為南軍主力集於東線,難以大舉援救維克斯堡;而東線聯邦軍隊的數量並不算太少,如果嚴密盯防,不輕敵冒進,自保應該沒有問題。格蘭特為山九仞,即將收一簣之功,絕不能在此時放棄。

這份「建議書」發出沒幾天,東線南軍主帥羅伯特.李大舉北犯,結果被敗於葛底斯堡;葛底斯堡之役結束的第二天,七月四日,美國國慶日,維克斯堡向格蘭特投降。

*(未完待續請搜索,小說更好更新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