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 不拘一格用人才(1 / 2)

亂清 青玉獅子 1474 字 2022-07-12

AK小說 www.06ak .com,最快更新亂清最新章節!

關卓凡還不知道,朝野上下,對他用田永敏這個「降人」,做陸軍軍事學校的「總辦」,會有什么反應?不過,肯定有人不以為然的——包括他的嫡系、甚至軒軍內部,大約也會有人暗自嘀咕。

還有,關卓凡永遠也不可能知道、但他又非常好奇的是:如果原時空的人們,知道了他用一個歸化的日本人,做中國第一間陸軍軍事學校的校長,又會有什么反應和評價?

對「降人」委以重任,不是多么稀罕的事情。不過,這種事情,大多發生在兩種特殊的情形下:一是戰爭進入膠著狀態,勝負難分,厚待投降的敵人,在政治上,可以起到瓦解敵人軍心的重大作用;二是政權草創之初,人才匱乏,自然求賢若渴,哪有功夫管他什么來路呢?

當大局已定,政權穩固了下來,就不能再輕易地重用「降人」了。一是厚待「降人」的政治需求已不存在,二是自身的人才梯隊已經建立起來,既沒有足夠的重用「降人」的人事需求,也要防止「空降干部」對正常的人才遞升機制造成不良影響。

關卓凡用田永敏,當然不是為了「瓦解敵人軍心」——對長州藩,軒軍始終保持著壓倒性的優勢,戰事從來沒有「膠著」過,基本沒有「瓦解敵人軍心」的政治需求,何況,■↓,他重用田永敏,是剛剛的事情,距征日結束,已經整整半年了。

那么,大清開國已經兩百余年。大局早定。政權早就……穩固……下來。呃,「自身的人才梯隊」……

呃,好像有哪里不大對勁……

時逢千年未有之大變局,帝國猶如一只老朽巨輪,一頭扎進狂風暴雨之中,使出渾身解數,堪堪闖過風最急、浪最高的險灘,現在的局面。只能說是堪堪從「風雨飄搖」中走出來,看見了天際的一縷陽光,「穩固」二字,是早早就做了明日黃花的。

帝國的人才培養、選拔機制,同樣老朽不堪。關卓凡感嘆過的中國的「人才薈萃」,僅僅是紙上富貴,或者說,最多是只「潛力股」,在帝國的人才培養、選拔機制不做出全面、徹底的變革之前,無法真正變現。

「人才梯隊」神馬的。是根本談不上的。

就是說,關卓凡面對的局面。就是不折不扣的「草創」。

因此,不拘一格用人才,就是必須的了。

在這個時代,田永敏——大村益次郎,是關卓凡能夠找到的、可以為己所用的、最優秀的人才之一。

日本的「蘭學」,淵源久長,其來有自。大村既通漢學,亦通蘭學,而且,他之「通」,是真的「通」——未必有多么「精」,但深知底蘊,明曉優劣得失,不是浮光掠影,不是皮相之見。

這一點,中國絕大多數辦「洋務」的人,都比不了。中國辦「洋務」的人,哪怕最通如郭嵩燾、李鴻章者,對西洋的文明制度,最多也只能說是「知其然」,但人家的里子、底子,是「不知其所以然」的。

大村的蘭學,不僅「務虛」,還能「務實」。除了老本行蘭醫,對船舶、機械、土木,大村都有相當程度的涉獵,且都能稱得上一個「通」字。

在軍事上,大村不僅是指揮作戰的天才,還是理論著述的大家,他著有《兵家須知戰斗術》、《兵陵戰》、《築城典型》、《舶工須知》等著作。

這種實踐、理論一把抓的大拿,莫說當時的中國絕無僅有,就是在狂飆突進、英才輩出的幕末日本,也是極其突出的。

現階段,關卓凡不可能把軍隊交給田永敏指揮,但說到「以我為主」的陸軍軍事學校的校長,關卓凡實在想不出有比田永敏更合適的人選了。

大村剛剛被俘投降的時候,對軒軍的體系、制度、運作,自然還是隔膜的,但做了半年的後勤參謀和作戰參謀,以大村益次郎——田永敏之能,不但什么都一清二楚了,且理解之深,拿捏之准,後來居上,超過了大多數的軒軍官兵。

事實上,即便不指揮作戰,田永敏的能力,也不是一個軍事學校的「總辦」能夠局限的。

他在長州藩主持的軍制改革,不僅僅是軍事制度上的脫胎換骨,還是極其重大的政治和社會變革。

其中最重要者,是大村益次郎廢除了日本千年以降的「馬廻眾」制度。

所謂「馬廻眾」,就是騎馬圍繞在主公周圍的親兵。大名的叫「馬廻眾」,幕府將軍的叫「旗本」。長州藩的「馬廻眾」制度,又稱「八組制度」,由八家重臣世襲藩主的「馬廻眾」——其實就是由這八家子弟世代壟斷藩軍的各級官職。

因此,對長州藩來說,「八組制度」不僅確定了軍制的格局,還是整個政治和社會格局的根基:大名居中,八大家族環繞拱衛,共同統治長州。

舊藩軍就是由這八大家族的私兵組成的,大村益次郎大手一揮,通通解散,連藩主毛利家的也不例外。然後,以「奇兵隊」等「諸隊」為骨干,再選拔舊藩軍之精銳者,重新編成軍政、軍令一統的新藩軍。

選用軍官上面,一手將大村提拔起來的高杉晉作,首先打破了士農工商的界限,但好歹還弄了個「武士」和「匹夫」的袖標,以示區別。可大村益次郎更進一步,連這個袖標也不要了,徹底打破了階層之間的限制,晉升選拔,不問出身,全看能力。

如此一來,不但軍制徹頭徹尾地變過了,長州藩的整個政治、社會利益格局,亦重新洗牌來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