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五章 小留學生(2 / 2)

亂清 青玉獅子 1335 字 2022-07-12

他已經預感到:今天這個「擂台」,不好打。

關卓凡計劃中的「小留學生」,和歷史上的「留美幼童」,差相仿佛。

「留美幼童」由容閎首倡——就是本時空襄助關卓凡辦理洋務的那個容閎;曾國藩、李鴻章大力支持,師弟聯名上奏,最終促成其事。

曾、李的奏折中說,「選聰穎幼童,送赴泰西各國書院,學習軍政、船政、步算、制造諸學,約計十余年業成歸國,使西人擅長之技,中國皆能諳悉,然後可以漸圖自強。」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

同治十一年至光緒元年,即1872年至1875年,清廷先後選派四批幼童,赴美國留學,原擬學習十五年,即小學、中學、大學「一條龍」。可是,光緒七年,即1881年,清廷便撤回大部分留美幼童,此時,距同治十一年,還不足九年。

可以說,「留美幼童」的事業,是半路夭折了的。

十分遺憾。

事實上,清政府對於這批最早的官派留學生,非常重視,真正是花了大功夫、下了大本錢的。

初初的時候,招募學生,艱難異常。十余歲的孩子,遠赴異域萬里,一別父母親人十五年,還要簽訂生死契約,形同生離死別。以彼時之社會風氣,招募難度可想而知。

最終,第一批三十名「留美幼童」,廣東籍二十五人,江蘇籍三人,山東籍一人,福建籍一人,全部都是沿海省份。其中,二十五名廣東籍幼童中,有十三人為香山籍——容閎的同鄉。

「留美幼童」籍貫的分布,很說明些問題了。

雖然艱難萬端,但總算開了個好頭。

留美幼童的一切費用,朝廷是全包的。特旨從海關稅收中,撥出一筆一百二十萬兩白銀的巨款,用於「留美幼童」。每批留美幼童三十人,四批總計一百二十人,則平均下來,朝廷在每一位小留學生身上,花費白銀一萬兩。

同時,清廷在美國康涅狄格州首府哈特福德設「駐洋肄業局」,派駐專員,管理、照應小留學生們。

「留美幼童」事實上的投入,並不止一百二十萬兩白銀。光緒三年,即1877年,駐洋肄業局以美國近年物價騰貴,原款不敷所需,請求添撥。

李鴻章立即上奏,力陳美國「稅增物貴,束脩、膏火、房租、衣食各費倍於從前,」支持添撥經費。

奏折中,李鴻章說了這么一段話:「此舉為造就人才,漸圖自強至計,關系甚大。據報,頭、二批學生,一、二年間,已有可進大書院之童,既應專心研究,以裨實用,斷無惜費中止之理!」

然而,四年之後,「此舉」便「中止」了,何故?

確不為「惜費」,而是另有重大緣故。

後世的史評,一般都認為,「留美幼童」的半途夭折,是由於「保守勢力的阻撓和破壞」所致,但關卓凡認為,事實剛剛好相反,要對此事負最大責任的,不是「舊派」,而是「新派」。

究其竟,是留美幼童的管理者——「駐洋肄業局」內部,對「辦學方針」,產生了極其嚴重的分歧,彼此勢同水火,無法協調,以致「留美幼童」整體上有偏離既定軌道、脫幅而去的危險。

於是,清廷只好自斷手足,偌大心力、花費,統統付之流水,空留一聲嘆息。

關卓凡認為,此事的第一責任人,正是首倡「留美幼童」、並一直為之盡心竭力的容閎。甚至,在某種意義上,可以說,是容閎自己一手毀掉了自己嘔心瀝血的事業。

「駐洋肄業局」內部,分歧眾多,但主要集中在兩點上:一,有相當數量的留美幼童,加入了洋教——基督教或天主教;二是,留美幼童普遍只重「西學」,十分輕視、甚至荒廢了「中學」。

容閎不僅支持小留學生們信教和「輕中」,事實上,他本人就是留美幼童這些行為的幕後推手之一。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