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時代改易,肇造之初(2 / 2)

亂清 青玉獅子 1333 字 2022-07-12

頓了一頓,繼續說道:「其中發到東北去的,朝廷『協助生業』,給種子,給農具,給牲口,嘿,開荒開得最多的一戶,足足開出了好幾百畝!『在旗』的時候,這戶人家,真正是衣不蔽體,食不果腹,現在呢?不但一家子吃飽穿暖,還雇了長短工,正經一不大不小地主了!」

「艮翁,只要路子是對的,咱們就去走!走上去了,後邊兒的人,看這條路果然走得通,自然就跟了上來。到時候,豎大拇指的,說車軲轆奉承話的,不要太多!」

「不要太多」四字,聽來雖然古怪,但倭仁不及細辨,在理、在情、在勢,他都不能不「心服口服」了:「是,倭仁謹遵王命!」

好,你終於入我之轂了。

*

*

倭仁的那種模糊的不安感,並非杞人憂天,關卓凡的「恢復唐、宋舊制」,確實包含著更加深刻的、不能明示於他、更不能公之於眾的用心。

確實不是「恢復」,而是「改易」,且是脫胎換骨的「改易」,「恢復」神馬的,僅僅是一個幌子。

「時務」談不上什么具體的定義,就是一個大筐,不管是什么,只要有需要,就可以往里邊兒裝。

關卓凡要往「時務」這個大筐里裝什么呢?

除了時政地理,自然是近現代科技知識、近現代文明觀念。

這些東東,等到讀書人「進士出身」之後再去灌輸——就像恭王辦的「同文館」那樣,就已經晚了。人家都已經是「天子門生」了,你還把他當做啥也不懂的「童生」來對待,別說新舊之別、華夷之辨等等觀念問題了,就是自尊心,也接受不了啊。

關卓凡要從「童生」階段,甚至更早,從「讀書人」還沒有任何名頭、一個銅板也不值的時候,就開始給他們灌輸這些東東。那個時候,正是「一張白紙好畫畫」。還有,也是更重要的,這些東東都是「必考題」,是「讀書人」出人頭地的必由之路,如此一來,一個個「讀書人」,還不抱著「時務精義」,如飢似渴的大啃特啃?

如此一來,無需太長的時間,也就十年八年下來,一代人的思想觀念、知識結構,就會發生根本性的變化。

最妙的是,這個極其重大的「改易」,確實沒有動「讀書人」的奶酪:我還是用你們——用「另有所學」的你們。從「童生」、甚至更早的時期就開始學,推倒重來的痛苦大大減輕,學什么不是學啊?

是不是什么奶酪都不動呢?

不是的,應該動的、必須動的,還是得動,這就是「時文」——八股文。

人的時間、精力是有限的,繼續允許無用的「時文」當道,有用的「時務」的路,走起來就不會順暢,關卓凡必須把「時文」這塊攔路石搬開。

關卓凡的招數,就是用「貼經、墨義」來打「時文」。「貼經、墨義」只需死記硬背,中式的難度,遠遜「時文」,則讀書人在其上所費時間、精力,較之「時文」,就大大減少了,多出來的時間、精力,自然就會放到「時務」上面。

「貼經、墨義」和「時文」二擇其一,任一「中式」,即可算經義「中式」,世上大約沒有那個傻瓜,會棄易就難,則「時文」——八股文,很快就會衰落下去,直至徹底無人問津。

到時候,「時文」退出科舉考試,就是順理成章的事情了。

「貼經、墨義」考的也是經義,也以朱熹的注釋為本,這一點,和「時文」無二,表面上,「大方向」完全沒有改變,所以,沒有任何人可以指責關卓凡的「恢復」的。

拿現在的話說,就是給考生「減負」罷了。

這一切改變,都是在「給讀書人更好、更多的出路」名義下推行的,真有人想出聲反對,恐怕也不知道該如何下嘴。

改造科舉制度,使其盡量為我所用,固然是關卓凡所欲,但他還有更宏大的目標:借恢復「時務策」,向「親民之建治」派駐「時務訓導」,由此肇造,在全中國范圍內,大興近現代化之學校。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