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理在心中(2 / 2)

亂清 青玉獅子 1379 字 2022-07-12

翁同龢的口中,倭仁已經具有了「准聖人」的性質了。

正因為倭仁在士林中泰山北斗的聲望地位 ,文宗遺命,才會把他派給小皇帝做老師,且是「首席師傅」。

保守派奉倭仁為領袖,關卓凡不是沒有想過「動一動」他的。可是,略作試探,便發覺倭仁在兩宮皇太後那里,尤其是在母後皇太後那里,地位根本不可動搖。兩宮皇太後不了解倭仁的「文章」,但對倭老夫子的「道德」,卻是無條件信任的。這一點,關卓凡只好自承不如了。

這是一尊真神,既然搬不開去,就要設法「招安」,為己所用,不然,實在是太過浪費材料啦。

這就是關卓凡為什么一定要做通倭仁的工作,一定要倭仁領銜出奏「開科取士,恢復唐、宋舊制,加『時務策』,加『貼經、墨義』」。

以倭仁士林聲望地位之隆,首倡其議,「恢復唐、宋舊制」的改革,一定事半功倍,或者說,「堡壘最容易從內部攻破」。

關卓凡軟硬兼施,連蒙帶騙,法寶盡出,倭仁最終就范,這位歷史上的「保守派的代表」,居然成為一項重大改革政策的代言人了。

這個……呃,這個金手指,會不會開得……大了點兒?關卓凡的王八之氣,會不會過了點兒?倭仁留在歷史上的形象,不僅僅是「保守派的代表」,甚至是……「頑固派的代表」啊!

倭仁確實是保守派,但「保守派」是塊大牌子,下邊兒分門別類,彼此區別,差異大的,骨子里甚至是南轅北轍的。

徐桐那種,真正叫做「冥頑不靈」,腦回路是平的,完全沒有道理可講。

還有一種——占「保守派」中的大多數,只是為了維護自己的既得利益,新舊之別、華夷之辨神馬的,其實只是個幌子,如果他們能夠從改革中獲得更大的利益,打倒昨日之我,改換門庭,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

倭仁是第三種,也是人數最少的一種,保守派中罕見的清醒者——清醒地認識到,官僚士紳集團無休止膨脹的貪欲,已經嚴重地擠壓了廣大下層民眾的生存空間,深刻地威脅到王朝的永續發展。他提倡理學,提倡「克己復禮」,就是希望,能夠在道德和精神的層面,重建官僚士紳集團內部的自我約束機制,少拿一點,少占一點。

因此,倭仁疾呼:「根本之圖,在人心不在技藝」。他把洋務之種種,都歸入「技藝」,認為其對「人心」,非但無益,反而有害。在這種認知的基礎上,倭仁乃成為「保守派的代表」。

諷刺的是,某種意義上,倭仁的看法是對的。原時空,「洋務」進入中國,基本止於「技藝」的層面,對於官僚士紳集團來說,「洋務」不過是多了一個分肥的對象,「技藝」於「人心」,確實無益,「技藝」也確實沒能夠挽救清王朝的滅亡。

總之,關卓凡認為:第一,倭仁是那種真正憂國憂民的人;第二,他的頭腦足夠清醒;第三,他肯講道理。一個人有這三點打底,就有服膺事實、轉變思想的可能。因此,就不能排除「招安」倭仁、為我所用的可能。

近年來,洋務愈興,倭仁卻愈加沉默,極少再聽到他反對洋務的聲音了。這,大約也說明了些什么。

事實上,倭仁「重建官僚士紳集團內部的自我約束機制」的努力,關卓凡是認同的。考諸後世,不同的政權,不同的歷史時期,多次對本統治集團提出過類似的要求。只是,有的時候,毫無效用。

能夠產生一定作用的,一定是自外施以有力的政治強制力的約束,單靠為官做宰的自覺,嘿嘿。

話題扯遠了,「重建官僚士紳集團內部的自我約束機制」,包括反腐什么的,並非關卓凡現階段的主要任務,先放一放吧。

國家大事忙得七七八八了,暫告一段落,該考慮考慮俺自個兒的婚姻大事了。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