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六七章 逾格之賞,非分之榮(1 / 2)

亂清 青玉獅子 1356 字 2022-11-11

筆趣閣 www.18xxs.com,最快更新亂清最新章節!

代善、多爾袞、多鐸、濟爾哈朗、豪格、碩塞、岳托、勒克德渾八位,都是國初的封王,都是對定鼎天下有大勛勞的人,頭上的「鐵帽子」,都是一刀一槍、血里火里掙來的,沒有人能夠不服氣。

可是,允祥的「鐵帽子」,就頗有人不以為然了,以為怡王的世襲罔替,不是因為對國家有大功,純粹是世宗酬他襄助自己奪嫡,是世宗「公器私用」。

祺祥政變,時為怡親王的載垣被賜死之後,就有人認為,應該就此取消怡親王一系「世襲罔替」的資格,減等襲爵;怡親王的爵位,也確實因此中斷了一段時間。不過,後來還是「聖恩浩盪」,將「世襲罔替」的資格,還給了怡親王一系。

如今的恭親王呢?

「恭老六做的最露臉兒的一件事兒,不就是殺掉肅順、載垣、端華,自己上位嘛!雖然肅順他們被安了頂『三凶』的帽子,可是,誰都曉得,恭老六殺肅順,只是為了爭權奪利,可不敢說對國家立了什么大功!」

這是頗為流行的一種觀點,持這種觀點的人,肅順當權之時,未必沒有吃過肅順的苦頭,肅順被殺之時,也未必沒有叫過好,可是,時過境遷,肅順早已是冢中枯骨,再去罵他,有什么意思?只有像恭王這樣子的,還新鮮熱乎著,卻已不在位了,指斥起來,才最有意思——還很安全。

另外,恭王獨秉樞柄的時間,不算太長,在人們對他的功績形成固化的概念之前,恭王便從極峰之處,跌了下來,國家如今的蒸蒸日上,大多數人都把功勞記在了目下正當國的那個人的頭上,沒有多少人記得恭王「開創局面」的功勞。

事實上,恭王「開創局面」的時候,是他被罵的最狠的時候,「鬼子六」的綽號,就是那個時候來的,獨秉樞柄時代的恭王,得罪的人最多,若有「民調」,得分估計高不到哪里去,有了這層記憶和印象打底兒,就更加沒有多少人覺得恭王有多大的功勞了。

這些都罷了,關鍵是,自蔡壽祺彈劾恭王、恭王御前咆哮失禮、被逐出軍機那一次開始,「上頭」對恭王,就是一以貫之的「裁抑」,最終將恭王逼得「退歸藩邸」,這一層,人們都是看的明白的,怎么,某人獨掌大權了,一切都在其控制之中了,再也不必同恭王虛與委蛇了,反倒開始對恭王「加恩」了?——且是前所未有的「殊恩」?

這是什么路數?想不大明白啊!

唉,聖謨高遠,聖意難測啊!

吃瓜群眾紛紛表示意外,但是,眼鏡跌的最碎的那一個,還是恭王自己。

過鳳翔胡同傳旨的,是武英殿大學士朱鳳標和文淵閣大學士瑞常,兩位殿閣大學士聯袂傳旨,這個規格,也是高的不能再高的了。

朱鳳標「欽此」出口之後,過了一小會兒,恭王才艱難的說道:「臣何德、何能、何功、何勞,敢受此逾格之賞?再者說了,濫叼非分之榮,非但臣心難安,亦非……臣下之福,懇請朱、瑞二公,代我回奏皇上……」

瑞常輕輕的咳嗽了一聲。

恭王一愣,打住了話頭。

朱鳳標和瑞常對視一眼,微微頷首,意思是接下來的話,由瑞常來說。

「六爺,」瑞常是蒙古旗人,對恭王用了「六爺」這個比較像「自己人」的稱呼,「今上登基,恩綸普沛,薄海同慶,大人黎庶,咸被聖澤——」

頓了頓,「聖旨堂皇明發,六爺亦當之無愧,縱然謙抑沖退,但仰體聖心,還是不要再推辭了吧!」

瑞常的話,說的很委婉,可是,也很有力量——既然「恩綸普沛,薄海同慶,大人黎庶,咸被聖澤」,你若不領旨謝恩,豈非獨自向隅,不給「今上」面子?

「聖旨堂皇明發」之「堂皇」,也點明了,這道「恩詔」,是不可能收回去的,你如果推辭,除了有「獨自向隅」之嫌,也會被「造作矯情」之譏。

所以,推辭的話,就不要說出口來了吧!

過了片刻,恭王咽了口唾沫,微微透了口氣,澀聲說道:「臣……領旨謝恩。」

送走了兩位傳旨的欽差,恭王府上上下下,立即喜氣洋洋起來了。

「世襲罔替」,這還了得?

大清朝的國祚延續多久,咱們這座府邸,就是多久的「恭親王府」!嘿,真正叫「與國同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