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三七章 放大招,將法國人的軍!(2 / 2)

亂清 青玉獅子 1298 字 2022-11-11

中國人放大招了!

「大招」開宗明義:

「我們認為,由某國代理中國天主教務之安排,其弊經已愈來愈明顯,可是說,經已徹底落後於形勢,到了必須做出根本性改變的時候了!」

「中國努力交好各國,可是,總有個別國家,恃強凌弱得寸進尺,欲壑難填;若兩國交惡,終致彼此宣戰,照萬國公法,各自使者,應該『下旗歸國』——使者既已歸國,何能再『代理』教務?」

「戰爭勝負一日不決,教務一日無人照管;史有『三十年戰爭』乃至『百年戰爭』,難道,在華之天主教務,竟可以三十年乃至一百一十六年無人照管?」

「而『三十年戰爭』之故例,亦清楚說明:於某國而言,國家之利益,永遠凌駕宗教之責任,由某國代理中國天主教務,若其國家利益同宗教責任發生沖突,如之奈何?」

所謂「三十年戰爭」,發端於神聖羅馬帝國內部天主教、新教之對立,最終將歐洲幾乎所有主要國家都卷了進來,演變成歷史上第一次全歐洲范圍的大混戰。

戰爭以德意志新教諸侯和丹麥、瑞典、法國為一方,並得到荷蘭、英國、俄國的支持;以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德意志天主教諸侯和西班牙為另一方,並得到教宗和波蘭的支持。

戰爭從一六一八年打到一六四八年,整整打了三十年,最終以哈布斯堡王朝戰敗並簽訂《奧斯納布呂克條約》與《明斯特和約》——合稱《威斯特伐利亞和約》而告結束。

即是說,天主教的一方打輸了。

有趣的是,法國明明是崇信天主教的,可是,據有神聖羅馬帝國大位的哈布斯堡王朝是法國稱霸歐洲的最大障礙,因此,在「三十年戰爭」中,法國同新教國家站在了一起。

剛開始的時候,法國因為自身畢竟是天主教國家,而且國內有胡格諾派叛亂的羈絆,一直只是假手丹麥、瑞典等打擊哈布斯堡王朝,但當丹麥、瑞典與德意志新教諸侯均告敗績之後,法國只好撕下面具,赤膊上陣,在宰相黎塞留的帶領下,直接出兵,與瑞典聯合對陣哈布斯堡王朝。

哈布斯堡王朝則聯手西班牙,南北兩路夾攻法國,並且一度進逼至巴黎附近,但終為法軍所敗。接著,法國轉入反攻,海軍打敗西班牙海軍,陸軍則在羅克魯瓦戰役中擊潰西班牙陸軍主力——這是一場極重要的勝利,法國陸軍由此取代西班牙而為歐洲第一陸軍。

之後,法、瑞軍攻入神聖羅馬帝國境內,連戰連捷;一六四八年,處斯馬斯豪森會戰及蘭斯會戰中,法、瑞聯軍完勝神聖羅馬帝國軍,哈布斯堡王朝終於不得不求和了。

可以說,「三十年戰爭」,法國以天主教國家而入新教陣營,是新教陣營反敗為勝、天主教陣營反勝為敗的最重要因素。

這樣大的一只「痛腳」,豈可不牢牢捉住?這就是照會中指責的「於某國而言,國家之利益,永遠凌駕宗教之責任」。

至於「百年戰爭」,發生在法國和英國之間,從一三三七年至一四五三年,斷斷續續的打了一百一十六年,是為世界歷史上持續時間最長的一場戰爭,最終以法勝英敗告終,英國幾乎喪失所有的法國領地,法國則完成民族統一,為日後的歐洲大陸擴張奠定基石。

看到這兒,讀者們都想:別的不說,單說「於某國而言,國家之利益,永遠凌駕宗教之責任」,以及「由某國代理中國天主教務,若其國家利益同宗教責任發生沖突,如之奈何?」——對此,法國人真是無詞以解!

繼續往下看:

「是次中法交戰,中方接受法方請求,允許法使下旗而不歸國,留居中國,管理教務,此實為萬國公法所無之義務,中國政府所以有此舉,純出以廓然大公、無計私嫌之心胸氣度,此萬國所共鑒也!」

「可是,以敵使管理本國教務之尷尬乃至荒誕處,亦一目了然!其不可著為永例,亦是毋庸贅言的!」

「事實上,『南堂』一案雖未水落石出,但經已證明,以敵使管理本國教務,實不可行!不然,如此駭人聽聞之案件,何以早不發、晚不發,偏偏發於『敵使管理本國教務』之時?」

「綜上所述,我們認為,中國天主教務之相關管理,必須立即改弦更張!」

「我們將向教廷鄭重提出:中國和教廷,建立正式官方關系,教廷向中國派駐公使,中國天主教相關事宜,由中國政府和教廷直接商辦,不再假手某國。」

我靠,這可真正是將了法國人的軍、甚至挖了法國人的根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