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八章我誰都不強奸(1 / 2)

文藝時代 睡覺會變白 2109 字 2020-12-30

風輕雲淡,是個好天。

白剌剌的野地一眼望不到邊,跟垂下來的天際線相接,矮小稀疏的植被橫鋪過去,沒有一丁點的生機。

幾十個人圍在一塊,身後停著數輛大車,吵吵嚷嚷的造出片活力區域,賈璋柯在中間,戴著小帽,面色枯敗。

拍一部明知道不能上映的電影,感覺特奇怪,有點茫然,有點失落,但無論怎樣,組里每個人都沒覺得這是件無價值的事情,反倒在這片蕭條曠野中,油然生出一股子雖千萬人吾往矣的悲壯感。

「來了來了,讓讓!」

褚青和顧正抬著一張桌子擠了進來,上面堆著幾個大塑料袋。

長桌停在正中,倆人開始忙活,從袋子里一樣樣的拿水果,擺在盤里,摞的老高。褚青又掏出個金漆香爐,變出三炷大香,插上去,最後還摸出一條喘氣的河魚,飄著犯賤的腥氣。

香港電影人開機,講究個拜神燒香,最好還要有小乳豬。大陸就沒這個習慣,當然後來國內電影市場繁盛,大批導演北上,把這股風俗也帶了過去,慢慢的就成了規矩,凡是開機不拜神,自己心里都不踏實。

賈璋柯不信這個,但香港來的監制李潔明勸他搞個開機儀式,不光是祈福保佑,還能激勵精神,共同奮斗。

顧正是副導演,褚青是男主,可倆人誰也沒把自個當回事,本就是幫哥們的忙,組里有什么大事小情都主動伸手。這次也自告奮勇去劃拉供品,別的還好說,小乳豬這玩意實在偏門了點,只好拎條魚代替。

老賈拿著塊紅布,蒙在攝影機上,自己在前。手捻燃香,一干主創列在身後,端端正正的,順時針轉圈對著東南西北方,拜了四拜。

拜過後,揭開紅布,就算完事。

可老賈把香插好後,卻傻站了會兒,眾人正納悶時,就見他雙膝一曲。居然跪倒在地,動作極為緩慢恭敬的,磕了個頭。

擦!玩這么大

所有人都怔住,頓時處在一種很尷尬的境地。

褚青瞄了眼顧正,咱用陪著磕么

顧正也哧著牙,拿捏不准,再看看……

好在老賈沒給他們太多糾結的時間,只磕了一個就站起,揭下紅布。回身對著幾十號人道:「,開機!」

十一月初的時候,賈璋柯就帶著幾個人到了汾陽,做前期准備。這片子的背景是從1979年開始。所以時代氣息是最重要的特征,他對道具組的工作完成情況非常不滿意,少見的發了脾氣,拎著條九十年代風格的褲子把那幫人大罵一通。

最後。還是自己發動了在汾陽的所有關系,去找十幾年前的舊家具和日用品。

這第一場戲,是說文工團下鄉演出回來。在路上的一個鏡頭。

「慢點。」

褚青扶著趙滔上了輛破破爛爛的卡車,又隨手把楊莉娜扶上去,左右瞅瞅,沒發現梁敬東的身影,撇撇嘴,自己縱身也竄到車廂里。

今天早上出來時,風是細細的,有些冷,但還不至於凍人。結果他屁股剛搭在邊上,就覺得腦門一涼,接著頭發被掀亂,絲絲糟糟眯了眼睛,然後手背的汗毛抖起,寒意瞬間侵入體內。

「這天,說起來就起來。」

趙滔是長發,樣子更為散亂,縮了縮身子,捂著腦袋抱怨。

老賈正准備喊話,帽子忽然被吹的一歪,也愣了愣。

「怎么樣」顧正立即問道。

他抬頭看看疏離的天空,道:「先拍段試試。」

「a!」

一輛藍皮老解放晃晃悠悠的在田野上行駛,十幾個文工團成員坐在後面車廂里。

褚青雙手揮動,似模似樣的當指揮,其他人嘻嘻哈哈的開始唱:「再過二十年,我們來相會,老婆七八個,孩子一大堆……」

像趙滔和楊莉娜她們,唱歌都挺好聽的,別人也不錯,他就很有自知之明的干嘎巴嘴,在里面劃水。

卡車從右到左,駛進鏡頭。余力威沒跟著跑,只是站在原地,慢慢偏轉攝影機,抓到了一截車頭,一截車尾。

他背著天光,車上的人看著都黑乎乎的一團影子,分不清誰是誰,卑小得無足輕重,笑得卻開心,歌聲歡快,無憂無慮。

這歌叫,原詞是「年輕的朋友們,今天來相會,盪起小船兒,暖風輕輕吹。」

但青年嘛,不管什么時代的青年,某些特性都是相同的,就跟我們哪會唱「太陽天空照,我去炸學校……」一樣。

第一天的拍攝,往往都是劇組人員磨合的過程,導演一般也不會安排過多鏡頭。首場很順利,接下來就不行了,風越來越大,怕是有六七級的程度,卷著荒野的枯草衰莖,肆無忌憚的襲來。

褚青最後嘴都張不開了,一說話就灌進去滿口風。人還挺得住,機器卻嬌氣,不能在野外工作太久,拍一會就得進車暖和暖和。

直到了中午,賈璋柯看情況實在不妥,費時費力,進度又不快,索性宣布收工。

褚青哆哆嗦嗦的鑽進車,懷疑道:「我說你不是磕頭磕錯了吧你往哪邊磕來著」

這大風起的實在突然,就像老天爺故意似的,老賈也有點吃不准了,撓頭道:「我記著往東啊……應該沒錯。」

「不是方位的事。」余力威摸摸胡子,一拍巴掌道:「你拜神是拜四方神,但磕頭就磕了一個,少了!」

「哎威哥這話靠譜!」顧正馬上招呼司機,歡實道:「大哥咱調頭,回去讓他再磕仨!」

…………

的主要角色有四個,褚青演的崔明亮,趙滔演的尹瑞娟,梁敬東演的張軍,和楊莉娜演的鍾萍。

他們都是縣文工團的,經常下鄉慰問演出。平日里就是排練,唱唱歌,跳跳舞,順便詩朗誦。

要說八十年代的這撥人,算是新中國的第一批文藝青年,電影、流行歌、寫作、戲劇各種藝術形式,就好像憋了好久好久,一下子全迸發了。

更重要的是,人家哪會可是真文藝……

「媽,還沒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