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兩邊下注(1 / 2)

革宋 緋紅之月 2653 字 2020-12-31

一秒記住趣♂樂 ,精彩小說無彈窗免費閱讀

大和尚們乘上船隊南下,從海州也來了消息。這是前去北方的宋捷送來的,內容和北方並無關系,宋捷在信里面告訴趙嘉仁,知州,在海州等地可以租到二十萬畝土地。

趙嘉仁本來只想把這封信給存檔,將信放進存檔的文件筐里面一陣,趙嘉仁又把信拿了出來。海州四戰之地,大宋與蒙古在那一帶進行過相當程度的拉鋸戰。經過了長期的淘汰,當地民風強悍,各個村落修建的如同堡壘。若非是專門的攻城軍隊,普通流寇根本打不下那些稀疏分部的村落。基於這樣的局面,當地沒有被利用上的土地別說二十萬畝地,有一百萬畝也不稀奇。

想來想去,趙嘉仁覺得自己無論如何都沒辦法對此視而不見,他干脆把司馬考請來了。

這位退休進士聽了趙嘉仁的看法之後,一時間手足無措。用了十幾秒才算是恢復正常之後,司馬考難以置信的問道:「趙兄弟想讓我去見蒙古主」

「怕了」趙嘉仁笑著問道。

如果心智不夠成熟,聽到這話第一反應就是堅決否認。司馬考就是如此,畏懼的神色在這一瞬被本能的激動沖淡,「我才沒有怕」這句話脫口而出。

既然司馬考有些上鉤,趙嘉仁笑道:「蒙古人對使者很重視。一般來講,哪怕是使者說些不中聽的話,蒙古也不會為難使者。在這點上,我覺得咱大宋都不如蒙古人。」

進士沒有傻瓜,司馬考聽了這話之後發覺自己貌似有些被趙嘉仁給套路了。他畢竟在趙嘉仁這里有段時間,知道趙嘉仁這邊辦事的規矩,凡是答應下來的事情就要執行到底。稍稍思忖了片刻,司馬考黑著臉說道:「我的確有些怕了。」

聽了這話,趙嘉仁心里面一陣感動。讓大宋的進士說出句大實話,尤其是坦率承認自己感受到了恐懼,這大概比殺了他們都難。對這樣的誠實,趙嘉仁覺得必須給與尊重與鼓勵。

「若是讓我去,我也會感到怕。」

聽趙嘉仁說出這話,司馬考抬起了頭。對面的趙嘉仁並無絲毫調侃的表情,司馬考能夠感覺到趙嘉仁的認真態度。然後司馬考心中突然生出種沖動,那很想指責趙嘉仁既然你都知道危險,為何要讓我去

這番文人范的指責並沒有說出口。因為司馬考想起了趙嘉仁那幫手下,他們敢揚帆萬里,他們敢與敵人面對面的作戰。所以趙嘉仁才不用雇佣任何進士,就擁有了如此強大的力量。

「我見蒙古大汗的話,和他說什么」司馬考問。

「我想在海州種地,就約定蒙古軍三年不要入侵海州。」趙嘉仁說的非常直率。想在海州一帶開墾,為了防備蒙古軍可能的打草谷,當下最大成本就是軍事投入。如果能讓蒙古軍消停兩年,趙嘉仁能夠省下好大一筆錢。

聽了這么一個和平的任務,司馬考再次問道:「真的不用擔心會被抓,或者被殺」

「世上哪有完全之法。我後面要說的沒有別的意思,司馬兄,乘船有可能遇到海難,咱南方人去北方可能會因為水土不服而病倒。蒙古人對你下毒手只是可能性之一,若是司馬兄不願意去的話,此事就作罷。」

司馬考畢竟是進士,他很快就理順了自己的心情,率直的說道:「我此次回來,要享受干部待遇。」

「可以。」趙嘉仁爽快的給了答復。

按照制度,司馬考出使前要接受相應培訓。培訓到了第二天,司馬考就跑來找趙嘉仁,他一臉緊張的問道:「趙兄弟,難倒我們向蒙古賣火炮」

「對。」趙嘉仁答道。此次想說服蒙古,趙嘉仁已經做好了多賣火炮給蒙古心理准備,蒙古人不可能因為趙嘉仁說句要和平就會選擇和平,他們一定會提出要求。

「趙兄弟,你確定蒙古人從鄂州之戰開始就仿造火炮么」司馬考嚴肅的問。

想起蒙古人仿造的火炮,趙嘉仁臉上忍不住露出了笑容。他當時繳獲了蒙古人的銅炮,弄到了幾萬斤銅,算是發了筆小財。「我們繳獲了蒙古人的銅炮,當然能確定。另外,劉整帶著軍船與火炮投奔蒙古人,蒙古人非常重視。」

「我們賣給蒙古人火炮,蒙古人會變的更強」司馬考的問題很普通。

對這種問題,趙嘉仁不爽的答道:「我能造更多火炮,比蒙古人多得多的火炮。要是蒙古人多了點高價從我們這里購買的火炮,咱們大宋就撐不住。那只能說大宋就是撐不住。我們不賣給蒙古人火炮,大宋還是撐不住」

就在司馬考接受培訓的這兩天,來自華亭縣的棉花開始運抵福州。張家表示,他家的土地已經在公田改革中被朝廷收購走。根據公田改革的制度,張家剩下了兩百畝地,他們在信中表示,這兩百畝地不會再種棉花,而是種糧食。至於棉花,趙嘉仁自求多福吧。

正因為如此,趙嘉仁對臨安朝廷更加不爽起來。要是賈似道真的想通過公田改革解決問題,那就該把整個華亭縣甚至嘉興府的土地都租給趙嘉仁,讓趙嘉仁能夠在這一帶爽快的種植棉花。進而讓朝廷通過棉布專營獲取大量的錢財。中央至此,還是趕緊倒掉,讓趙嘉仁當家作主算了。

司馬考不知道趙嘉仁心中的恨意,聽了趙嘉仁擁有比蒙古人更多火炮的話,司馬考覺得這話很有說服力。他答道:「既然趙兄弟這么講,我覺得有理。」當年在長江擊敗蒙古水軍的並非大宋正規軍,而是趙嘉仁帶領的民團。若是蒙古繼續南下,想來大概還是要趙嘉仁出力。

培訓期間接種疫苗,培訓結束,司馬考就乘船前往北方。和大多數到了南方的人一樣,司馬考在直沽寨下船之後的第一感覺就是,北方的天氣與南方相比相差許多。干爽的秋季讓司馬考感覺非常好。

事情非常順利,順利的超乎想象。司馬考前去大都的時候,接待的人聽說司馬考是一位進士,態度立刻恭敬的不得了。路上兩人就聊著,司馬考才知道這位漢臣竟然是讀書人。以司馬考當下的水平,他覺得這位北方讀書人的水平也就那樣了,放到南宋這輩子別想考取功名。當然,司馬考不會公開表達自己的看法。

談起讀書的事情,那位漢臣嘆道:「也不知道我們蒙古什么時候能恢復科舉。」

聽了這感嘆,司馬考第一想法就是蒙古不是華夏。趙嘉仁在福州泉州都辦得有報紙,在報紙上面經常寫些大宋周邊國家的文章。對於百姓們來講,這些報紙是他們唯一得到有關外國消息的來源。即便是司馬考這樣的讀過書的進士,報紙的重要性也不可或缺。至少司馬考對於蒙古的整體印象就來自報紙。

在報紙上,那些介紹蒙古的文章里面反復強調的就是一件事,蒙古並非中華。為了中華,必須抵抗蒙古入侵。其中給司馬考留下深刻印象的文章之一就是分析金國與蒙古。文章講述了金國采取科舉制度的歷史,而蒙古滅金幾十年後的今天都沒有搞過科舉,蒙古未來也沒有搞科舉的打算。

如果大宋被蒙古消滅,造就司馬考現在地位的科舉就會被取消。只是想想這樣的結果,司馬考就覺得渾身不自在,並且對抵抗蒙古入侵充滿了認同感。而這位北方漢臣對大宋科舉的羨慕發言,更堅定了司馬考的觀點。

司馬考對漢臣說道:「放心,科舉會有的,當官的都是儒臣也會有的。一切都會有的。」

被南朝正牌進士如此鼓勵,漢臣露出了希望那天早日到來的憧憬表情。

到了大都,司馬考就開始四處活動。根據情報,他前去拜訪現在的執政廉希憲。情報顯示,蒙古廉希憲治關中,宋將家屬之在北者,歲給其糧;仕於宋者,子弟得越界省其親,人皆感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