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二章、忠奸之辯(上)(1 / 2)

丁壽大笑之後,語帶揶揄道:「兩位兄長以為漢唐皆亡於閹寺?」

「青史斑斑,忠奸可彰。」王廷相沉聲道,他實在看不慣丁壽這副吊兒郎當不正經的樣子。

王守仁卻冷靜得多,「賢弟另有高見?」

「高見不敢當,一家之言罷了。」丁壽笑道:「漢際豪強並起,世家勢大,遂有閹宦當權,唐自安史之亂後,藩鎮割據,不尊朝廷,至有內臣統兵,這其中僅是巧合?」

不等二王作答,丁壽自顧道:「內官之權皆出於上,所謂閹黨實為帝黨,皇權受限,君威不存,遂有內臣勢大,制衡外朝之舉,雖非上策,也是無奈。」

王廷相冷笑,「如此說來,閹寺迫害清流、廢立君王皆是忠君愛國之舉咯?」

「宦官殺清流,清流同樣殺宦官,且不經旨意一殺便株連上百,連父母賓客都不放過,清焉?濁焉?皇帝下旨緝拿,士族藏匿其跡,此不為黨?」

「袁本初勸大將軍何進引外兵入京,使何進死於十常侍之手,又引亂兵血洗宮城,天子流落於外,朝廷威嚴喪盡,漢室傾頹……」

「李唐雖衰,有十萬神策軍坐鎮中樞,震懾地方,天命仍在,至楊復光病逝,宰相崔胤勾連朱溫進京,殺盡長安宦官,又矯詔誅殺各地監軍,呵呵,這一干清流最後被朱溫投屍黃河,永為濁流,數年後,朱溫篡唐自立……」

「民貴君輕,社稷次之,漢唐閹宦雖有行廢立之事者,國祚尚存,繼位之君但有英主,便可滌盪內廷,現中興之世,可世家權臣一旦得勢,便是改朝換代,國之不國,這亡國之罪,究在何者?」

二王沉思不語,他二人博學多聞,丁壽所舉例子他們自然知道,不過身為士人,讀史之際,想著全是閹寺橫行,民生板盪,為士人遭劫、社稷傾覆扼腕,全不如丁壽這局外人從另一角度看問題,如今細細思來,似乎清流亦有不妥之處。

王守仁長嘆一聲,「南山之言,也有些許道理,不過內臣眼界學識有限,治國理政,終非其所長。」

丁壽戲謔道:「伯安兄大才,怎會有此以偏概全之論?」

王守仁倒是不惱,「哦?願聞其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