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 志向道不合(2 / 2)

「什么?帝王一人秉政,優於立憲,沒有什么不好。陶兄,多讀讀歷史吧,想想中國兩千余年的帝制時代,為何總陷入『分合』與『治亂』的怪圈。」

「哈哈,請問陶兄,光復漢室,大振國權,當以何法實現?只是推翻滿清統治,便一切完事大吉,事事皆能順暢?」

「君主制度不能保證永遠都有好皇帝,而民主制度則可以保證人民有權讓不好的皇帝下台,從而維護民眾的利益………」

「會黨雖有反清思想,但良莠不齊,很多都是作奸犯科之輩,與土匪盜賊無異。若不加甄別改造,不過是烏合之眾,成事不足敗事有余,長沙起事未動而敗,便是教訓。」

………………

陶成章越想越是煩悶,一把推開門,大步走到院子當中,凝望著天空中的星月,久久無語。

好不容易找到了蔡元培,相見甚歡之後的交談卻並不融洽。蔡元培不僅對陶成章的帝王思想作了批駁,對廣為聯絡會黨也不是十分贊成。

陶成章此時還遠未達到後來手定《龍華會章程》時的理論水平,他只是憑著一腔愛國熱血,四處聯絡會黨起義,立志推翻滿清朝廷。這當然有些淺薄和幼稚,甚至包括他在日本學催眠術,曾有過在北京開設妓院,把滿清達官貴人都請來,席中下毒一網打盡等糊塗甚至不無荒唐的念頭。

但陶成章六歲入本村陶氏義塾讀書,十五歲為塾師。天資聰穎,過目成誦。少年時就接觸新學,閱讀愛國思想書籍,漸萌革命思想。雖然他的革命理論還不夠系統,不夠深入,但他確實是有學識的,不是莽漢。而且,他「性雖褊急,心實坦白」,並能夠正視自己的缺點,這一點猶為難得可貴。所以,歷史上,光復會人對陶成章多是敬仰有加,且「尊敬仰之為光復會繼承領袖」。

復興會!陶成章知道這個在日本東京宣布成立的革命團體,蔡元培也沒有全瞞著他,承認自己是其中一員,並給了陶成章一些關於復興會的宣傳材料。從這一點來看,復興會的組織紀律和發展規范確實正在深入到會員的心里,並起著越來越大的作用。

所以,挖到筐里就是菜的擴充辦法不是復興會提倡的。先精再博,志同道合者加入,志同道不合者則先爭取改變,再視情況吸收。一個團體建立之初,最忌諱的便是各懷心思,各行其是。只有精誠統一,只有保證嚴密的組織紀律,團體才能夠發展壯大,才能發揮出應有的戰斗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