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八章 革命的具體和細節(1 / 2)

.

當然,如果把革命的涵義擴展成推翻和建設兩個階段,就會得出與陳文強相似的判斷。那就是:立憲派可能會轉變成革命的同盟軍;立憲派的壯大對於國家建設是有益的;在中國這個宗法社會,立憲派是維持地方的社會穩定的重要因素。

而這個判斷又有個前提,那就是要在立憲派中區分出憲政派和保皇派。雖然在目前看來,似乎二者是合而為一的。但隨著形勢的發展,以謀求更多政治利益為目標的工商人士與鄉紳組成的憲政派,和死硬的滿漢官僚組成的保皇派的分裂卻是不可避免的。

用旁觀者清來形容陳文強是很恰當的。在當時的中國社會中,浮躁與狂熱齊飛,不安與騷動共舞。能夠冷靜思考,並意識到推翻滿清只是國家有可能強盛、崛起的開始,要解決的問題既多又難的,恐怕只有對革命不夠激情、樂觀的陳文強了。

「到現在為止,我賺的錢已經很多了,花出去的也不少,可也只改變了很少人的生活狀況。」陳文強感慨又無奈地連連搖頭,「上海,只是一個上海,在中國地圖上只是那么一小塊,而要使這里的民眾活得象個樣子,我都力所不及。再想想全國各地的民眾,你覺得要花多少錢才能讓他們有衣有食,怎樣的制度和政策才能讓他們擺脫貧困只要革命一成功,這些問題便能迎刃而解嗎」

「革命是勢在必行的。這是解決問題的基礎。」宋教仁停頓了一下,說道:「如果大環境不改變,花多少錢也不會有大的效果。更不要說施行和落實好的政策法律了。」

「我不是說不革命,而是說要考慮得具體些。」陳文強微微皺起眉頭,說道:「把事情設想得過於簡單,困難估計得過於輕松,顯然是有害無益的。慷慨激昂的口號是容易喊的,可具體的解決辦法呢,現在看來是很空洞、不切實際的。復興會要體現出自身的成熟和先進。看問題的目光長遠,就不妨在細節上多下功夫。」

「文強。你說得再詳細一些。」蔡元培在旁說道。

華興會起事失敗後,黃興、宋教仁率大批成員逃至上海,准備赴日避難。通過章士釗和蔡元培,黃、宋等人與復興會進行了接觸。爭執、辯論是不可避免的。有轉變思想的,也有固執己見的,華興會成立時間太短,顯然還談不上組織嚴密、思想統一。

沒錯,宋教仁便是轉入復興會,並留在上海的原華興會中的一員。而這也不並意外,從歷史上他能ding住一些留日學生罵他賣黨交結官吏,拒絕日本當局的重金收買,以民族大義為重。毅然把自己縝密考證所寫的間島問題一書提供給清政府,使日方制造的謊言和偽證難以成立,被迫放棄侵吞陰謀。便可以看出宋教仁在國家利益、民族大義方面,有著超越常人的理解。

同時,宋教仁對清廷搞立憲也有精僻的看法,和獨到的意見。他認為清廷不可能真正搞立憲,因為立憲國家的一個基本要求國民權利義務平等是清廷無法做到的。清朝定制,漢人都要繳納地丁糧。而滿人非但沒有納稅負擔,反而由政府以地丁糧供養他們。這怎么能做到義務平等呢清朝的另一個定制是政府官吏基本上滿漢平均,有的部門甚至為全部為滿人所操縱,而全國人口滿人只占漢人二百分之一,這怎么能做到權利平等呢

而宋教仁不僅學識好,在革命中還是個身體力行者,這讓蔡元培、章士釗自嘆弗如,視其為可ding替自己,並會比自己干得更好的復興會領導核心的人選。特別是宋教仁的某些思想理論與陳文強倒有相近之處,更讓蔡元培等人堅信宋、陳二人在以後的配合工作中會比較默契。

事實上,就在陳文強在南洋各地訪問游歷時,宋教仁已經是作為接班人在進行培養,接觸到了復興會更多的資料文件,以及一些核心機密。等到陳文強回到上海,得到蔡元培的推薦告知後,他又秘密觀察了一番,終於同意了蔡元培、章士釗的建議,接納宋教仁為復興會新的領導核心的成員。

至此,陳文強才以真正的身份與宋教仁會面,宋教仁也終於知道了復興會二號人物「孫威」乃是在科學和工商領域風頭越來越盛的陳文強。

可惜的是,在陳文強不在上海這段時間里,復興會雖有擴大,但也有令人遺憾之事。比如黃興決定暫時保持華興會的獨立性,已經率部分華興會成員避難日本;陶成章則仇滿之心既深且固,欲與江浙同鄉另立革命團體,但與復興會則願采取聯盟合作。

「反滿排滿」這個口號太簡單了,雖然很能激起漢人義憤,很能鼓動起革命風暴,但後遺症也是很大。象復興會這樣,把「反滿排滿」定義為「排滿者,排其皇室貴族也,排其無能官吏也,排其殘暴苛民之士兵。若夫列為編氓,從事百業,相從牧耕,是滿人者則豈欲事刃其腹哉」同時,復興會還把以強權凌鑠百姓的漢人官吏列入反對目標之中,「為政府之爪牙,刮取民脂民膏以自肥,殘苛待民以為晉身之階,暴橫或更勝滿人,實該殺也」。

顯然,相對於復興會的理智,陶成章提倡「為我仇者,不僅滿帝一人,凡滿洲人皆為我仇也」,則已經在「反滿排滿」問題上走得太遠了。

志同道不合,即便現在勉強加入,日後的分裂也是可以預見的。所以,陳文強聽了蔡元培的講述,雖覺有些遺憾,卻也沒有太大的失落。而對宋教仁。陳文強則覺得可能是自己最得力的臂助。

「說得更詳細一些,就是希望復興會能打造出一位有關革命理論方面的權威、導師,或者組成一個寫作班子寫出一本涵蓋了憲法、憲政、法律條文等在內。一個民主國家應該具有的大多特征的理論性書籍。」陳文強思索著緩緩說道:「到目前為止,對於革命者來說,大部分都缺乏一個系統的認識,只是停留在膚淺的階段,先干了再說,更是一種通病」

世界上歷來的憲政,不論是英國、法國、美國。或者是蘇聯,都是在革命成功有了民主事實之後。頒布一個根本,去承認它,這就是憲法。

而陳文強卻要反其道而行之,首先在世人面前描繪出了一個憲政國家的形象。指出建立憲政國家的大概方案。並且將把這個憲政國家要采取的針對社會各階層的政策以法律的形式一一列舉出來,針對商人的有商法,針對工人的有勞動法,針對農民的有土地法,針對士兵的有兵役法,針對學生的有教育法

「說到底,革命是要改變不公、黑暗的現狀,並且對大多數人都將是有益的,這便是我要向世人闡述的主要內容。」陳文強講解完畢。總結道:「我覺得,只這樣清楚明白地讓別人了解革命是關系到自身的好事,社會各階層的人們才會對我們要進行的革命放心。才會支持並擁護我們的革命行動。」

「這恐怕是一個相當潔繁的工作。」蔡元培思索著說道:「而且將是一個需要不斷修改完善的過程,沒有幾年的工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