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六章 新武器,新思路,新青年(2 / 2)

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是一方面,要想使漢陽鐵廠起死回生,破除官督商辦的種種弊端也十分重要。按照崖州煉鐵廠的經驗。以及對德國人嚴謹認真的工作態度的欣賞,陳文強還設想著在漢陽鐵廠建立起明確的產品質量要求和嚴格的檢查制度,以使產品質量有可靠保證。

知識、眼光、思維模式、行動方式……這些與當時人都大不相同的陳文強,盡管有這么長時間的時代融入,但在處理問題時依然顯露出迥異閃光之處。或者說在當時人眼中看來是不可思議的。而陳文強所擁有的異能,姑且這樣稱呼吧,也正在成為他最強大的武器。

工作一項項地布置下去,不僅僅是有關正在瓊州中部縱橫的革命軍,還有與戰仗無關的各種建設,崖州、陵水、萬寧、保亭,陳文強利用革命軍退出所形成的權力真空,利用民團、商團開進占領,維持治安、安撫百姓,搶地建廠蓋房,先形成既定事實,以後再派官吏也只能在槍桿子下承認現實了。

…………

歷史正在改變,但陳文強還不是很確定這一,只是局部的小變化,還是整個軌跡在發生偏離?

但可以肯定的是,他改變了很多人的人生軌跡,改變了很多人的命運。其實,這說難也難,說簡單也簡單。

說簡單呢,就象一個人出門,突然被一件小事或者另外的人打岔,也就亂了他本來的計劃,早一些晚一些,或許今天的經歷和結果便會有所改變;說難呢,卻是在人心,比如理想、信仰,有千折而不回的,很難因為小事或挫折而改變。

姚洪業、秋瑾、陳鏡清三人盡管是通過旅滬華人公會以工作的名義來到崖州的,但心中卻懷著別樣的激情和憧憬。

開發瓊州不僅需要移民,還需要各種人才,特別是有知識的青年,可以進入商團成為革命軍的後備力量,可以考察後發展進復興會,可以進入工廠成為技術骨干,可以進入小學校去當老師……要知道,陳文強在瓊州建立起基地,對人才的需求和培養是很全面的。

在三人想來,崖州定然是兵荒馬亂的樣子,他們可以先裝模作樣地去工作,畢竟革命也要賺錢吃飯不是。然後呢,是等著革命軍打過來,還是伺機去投奔,便看形勢的發展。

但來到崖州所看到的景象便有些出乎意料,不是混亂,而是忙碌,商團、民團正擴充、武裝,工廠照常運轉,百姓照樣生活,甚至縣城連宵禁也沒有。

再等等,再等等。聽說革命軍在瓊州中部鬧騰得挺歡,擊斃了瓊崖兵備道最高長官劉永滇,擊潰了三個巡防營,趁勢光復了屯昌縣,又向西進軍,轉攻儋州……

怎么搞的?這離崖州是越來越遠了,看這崖州多富裕,為啥就不來打呢?三人不僅失望,而且聯系越來越困難。姚洪業想學軍事技能,便進了商團;陳鏡清進了煉油廠,正在邊學習邊做工;秋瑾則被分往陵水第二小學,去當一名教師。

「我說咱們不是復興會會員,來到這里也不得其門而入,果然如此吧!」三人好不容易聚在一起,秋瑾便皺著眉頭發泄不滿,「現在怎么辦,各奔東西,作工糊口,還談什么革命。」

被壓迫百多年的中國產生了這批青年,他們從家庭與社會的束縛中沖出去,他們要打碎民族國家的銬鐐,成個能挺著胸在世界上站著的公民。他們或許還單純幼稚,或許還沖動草率,但那股愛國的熱情卻不可否定。國家在沉淪受辱的時候,沒有任何障礙能攔阻得住他們應聲而至,勇敢赴難。

「那怎么辦?」姚洪業倒覺得在商團訓練中學到了不少東西,正在向成為一個戰士的方向發展,「要說咱們能干什么?現在正是打仗的時候,革命軍需要咱們嗎?」

陳鏡清眨了眨眼睛,有些懷疑地看著姚洪業,說道「你這話是什么意思?在上海的時候,你可不是這么說的。」

「我」姚洪業撓了撓頭,說道「我覺得吧,得先學好本事,就象我在商團學會了打槍,健壯了體格,只要一到時候,我就去參加革命軍,肯定是既勇敢又熟練的戰士。」

「商團、民團都是維護本地治安的,算不算官府的走狗?」秋瑾不太確定地說道「如果要調去打革命軍呢,你怎么辦?」

「那就更簡單了,我尋機就投身革命軍,說不定還能帶著槍彈呢!」姚洪業摸著下巴,想得挺美。

……………(未完待續……)

</d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