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二章 暗殺威懾,立憲嘴臉(1 / 2)

.

刺殺是小道,雖然不是革命成功的手段,但卻不失為一個輔助措施。.

接連兩任廣州將軍被刺殺,復興會宣布對此負責,並聲稱會中第一高手陳勝率殺手隊已經開始新一輪的懲奸除惡行動,膽敢阻撓復興會革命大計的清廷官員將是以後重點打擊的對象。

言出必行,向來是復興會的特點。就在景澧被刺的當天,廣州很多衙門都收到了包裝精美的禮盒,上面寫著「某某拜上,某某拜上」,誰又會想到這是一顆顆要人性命的炸彈呢

水師行台被炸,總督衙門被炸,巡警教練所被炸,警察署被炸這一輪炸彈襲擊的方式因為是首次使用,官府衙門中人全無防備,成功率奇高。打開包裝、掀蓋、冒煙、爆炸,就是這么簡單,就是這么出人意料。

總督衙門被炸、衛兵管帶金振邦被炸死;警察署被炸、署長被炸死;巡警教練所被炸、數名官員非死即傷;水師行台門房被炸塌、衛兵死傷多名

而就在廣州官府陷入恐慌,大小官員驚惶失措,全城風聲鶴唳的時候,殺手隊已經撤到香港,一半人員前往南洋,隨行保護大革命家宋復華的安全;一半人員靜觀其變,等待命令。

巧妙的襲擊,威力巨大的炸彈,驚人的成功率,以及復興會殺氣騰騰的宣告,立時打亂了廣東官府正在籌劃准備的剿殺瓊州「賊匪」的計劃。原定向瓊州調動的中路所五個巡防營有三個調至廣州城內外,加強警備,保護城內各位官員的安全。

而李准的四面合擊計劃也出師不利,西路據點感恩縣被革命軍襲取,三個巡防營被擊敗潰散,大批物資為革命軍所繳獲,網未織成,已經破了洞,魚卻氣勢更盛。

再者,復興會的這波刺殺浪潮。也讓李准犯起了嘀咕。炸彈加冷槍,策劃周密,行動專業,防不勝防啊況且。如果真與復興會結上怨仇,接連不斷的刺殺誰吃得消,搞不好就會落得個死無葬身之地。

李准心中害怕,便開始注意有關復興會的消息,研究復興會的情況。

「自是而後。我輩將無安枕日矣。」李准只是得出自己的籠統判斷,卻一語道出了在暗殺這種恐怖行為對滿清高官所造成的普遍心態。

這並不是李准在盲目恐懼,而是他在分析了最近幾年刺殺事件後得出的結論。吳樾刺殺出洋考察五大臣,王漢刺殺鐵良,史堅如謀刺廣東巡撫德壽,這固然是比較轟動的事件,但結果卻顯然不如計劃那樣成功。勇氣可嘉而技藝不熟,魯莽壞事或臨陣失驚,這是李准的結論。

反觀復興會的幾次刺殺,從鐵良開始。誠勛、景澧兩位廣州將軍,再加上名聲不太大、官位不太高的幾個犧牲品,不僅成功率極高,而且是全身而退。從策劃到實施,從炸彈到狙擊,都顯示出了極強的專業素質和狠辣風格。如果再加上革命黨人在刺殺中所表現出的視死如歸、殺身成仁的精神意志,在李准眼中那就簡直太可怕了。

怎么辦呢李准不想成為復興會必欲除之的目標,前仆後繼的刺殺令人膽寒,誰也沒有千日防賊的心理承受力。可瓊州現屬廣東,鎮壓起義是他份內之事。雖然因為要加強廣州治安、保護眾多官員而使三個巡防營暫時無法增兵瓊州。但總得使瓊州形勢不能再進一步惡化,也總有他出兵作戰,結怨復興會的那一天吧

「大人」衛隊長敲門而入,打斷了李准在室內徘徊的腳步。衛隊長的神態有些猶豫,手中拿著一封信,象是要遞給李准,又遲疑不決。

「什么事」李准皺起了眉頭,將目光移到衛隊長手上。

「門房收到給大人的一封信」衛隊長停頓了一下,囁嚅著說道:「這信卑職不敢擅閱。但信封里面另有異物」

「異物」李准眉頭皺得更緊,疑惑地說道:「信封這么小,若說是炸彈,本官是無論如何也不信的。」

「不是炸彈。」衛隊長苦笑了一下,用手捏了捏信中的異物,說道:「卑職覺得應該是一枚子彈。」

李准悚然動容,復興會要對自己下手了等等,這似乎還留有余地,警告、恐嚇如果真是復興會的投書,且先看過,看復興會將要如何,再做打算吧

思慮已定,李准讓衛隊長打開信封,果然倒出了一顆子彈。李准輕輕搖了搖頭,伸手接過信柬,展開閱讀。

果然是復興會送來的恐嚇信,警告李准不要替滿清這個到極點的政權賣命,繼續鎮壓瓊州革命軍,做遺臭萬年的好奴才。否則,復興會將以炸彈、子彈奉上,絕不留情,不死不休。

李准臉色變幻,忽驚忽怒。信中不僅措辭嚴厲,更在後面附有其家眷的詳細資料,連他送到美國留學的兒子李國慶也在其列,並且用紅線標注醒目。

底線和原則,這是陳文強一直堅持的信條。始作俑者,其無後乎如果你不擇手段,那敵人對付你也會無所不用其極。誰沒有家人,誰沒有親戚朋友,為了不牽連他們,陳文強定下的底線便是不株連,不對其家人下手。

刺殺雖然是一種非常態的革命方式,是一種恐怖主義,但其行動的目的不在於造成直接受害者,而在於對更多的人施加影響。或是振奮民心,予人一種「一個階層反對一個階層」或「一切人反對一切人」的印象,即轉化成為民眾反對滿清統治者的戰爭;或是通過輿論宣傳,使暗殺成為「心理影響的工具」。

李准當然不知道復興會刺殺的底線和原則,警告信中沒加闡述,也沒有說明要對其家人下手。但附著的名單和資料,卻給他一種這樣的感覺,那就是復興會已經將他和家人都列為了暗殺的目標,毫無顧忌,狠辣無情。

在當時的封建社會中,株連還是很平常的事情,李准對此不表懷疑,也根本不敢寄希望於革命黨在仇恨之下會對他的家人網開一面。所以。本著自己的思維和判斷,這封警告信可以說是給了他沉重的一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