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九章 革命領袖的選擇,反攻在即(1 / 2)

.

<dv ss="k"></dv><dv ss="d250f"><sr>ds_d_x();</sr></dv>

<dv ss="k2"></dv><dv ss="d250r"><sr>ds_d2_x();</sr></dv>尊敬或是尊重,但並不是服從和擁護。

陳文強並不是非要與北辰過不去,他只是不贊同北辰的革命方略,只是對北辰的言辭和行事持反對意見。

「我倡推翻**建立共和,我倡革命,離開我講民主共和,乃是南轅北轍,大家都要服從我;革命非我不行,我敢說除我外,沒有革命導師了」

盡管北辰並沒有把這樣的話付諸於外,但陳文強卻讀懂了他的心理,也正是這樣,他才選擇了另起爐灶,選擇了組建並資助復興會,選擇了樹立並扶持宋教仁這個能夠虛心接受意見,能夠納諫如流的領袖。

地球離了誰都照樣轉,別太把自己當事,也別太把別人不當事。倡革命不假,一個「革命先行者」的名頭是不是已經很夠褒獎呢?難道就因為是倡,便要把自己看成是革命的化身,把自己的理論和方略視為金科玉律的革命真理?

不,連穿越者陳文強也不敢如此狂妄自大。 他也就更不會習慣於崇拜於某人腳下,盲從所謂的革命唯一領袖。

一個固執己見,甚至是跋扈的人,是得不到陳文強的贊賞和支持的。這也就是包括查理宋在內的一些人屢次相勸,甚至安排機會讓兩人面談,也沒有得到他們所希望的結果,沒有使陳文強拜倒敬服,從此忠心追隨。

北辰作為一個職業革命家是值得贊揚的,但未必就是一個合適的國家的領導人,未必能有建設國家的能力,未必有在復雜國際形勢中縱橫捭闔的睿智。就象歷史上的丘吉爾,堅忍不拔地領導英國人民打贏了二戰,但也就此而已。冷靜的英國人民很快便選擇了他們認為更加適合時代形勢變化的新領導,把聲望卓著的老英雄推到了一邊,令世人瞠目。

相反,宋復華在思想理論上則更加切合實際。就以借外債為例,他與陳文強交流的時候。便曾言道「蓋以吾國今日之狀況論之,資本缺乏,產業幼稚,國民經濟枯槁之現象。已達於極致。各國投資貸款之來,雖由於其經濟的侵略政策,而吾苟能諳於管理之法,使用之途,與夫一切關於財政之准備。亦未嘗不可利用之。」

與陳文強相似,宋復華對均勢外債也持贊同意見,他認為列強間互相牽制,此正中國善有以自處之一機會也;不特有以自處而已,更宜進而為牽制各國之動力,以長久維持均勢之局。

雖然兩人之間也有分歧和爭論,也不是什么事情都能統一意見,但在大方面,說是志同道合也不為過。

而復興會能夠如此快地展起來,這與領導人之間的精誠團結是密不可分的。起初或許是因為陳文強財力雄厚。很多意見有屈從的意味。但革命形勢的變化確實很符合陳文強的設想,從而也很大程度地證明了他的革命方略的正確性。到了現在,道路已經確定,各項革命工作走上了正軌,前途一片光明,大部分時候的意見統一也就順理成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