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九章 革命領袖的選擇,反攻在即(2 / 2)

一明一暗,互相促進,相互借力,革命形勢的樂觀是顯而易見的。當然,這些只為少數的高導領導所明白。更加不為外人所知。

歷史不能重演,但近似的場景卻可能出現。革命軍西南起事,打到現在,便頗有些象太平天國永安建制前後的狀態。

從表面上看。圍攻或者說圍困西南革命軍的清軍在數量上占有優勢,態勢看似有利,卻存在著致命的隱患。

先是多頭指揮由於清軍是由各省抽調而來,雖然有錫良這個名義上的總指揮,但分防各地的部隊長官往往各行其是,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畏戰、怯戰的心態相當普遍。而部隊之間不團結,配合不力,甚至時或互相拆台,這樣的指揮層應付平穩戰局尚可支吾,一旦戰況突變,就很難作出准確、及時的研判和決心。

其次是兵力分散由於處於包圍態勢,清方不得不將兵力分散在相當廣闊的范圍的多處要,前敵兵力不敷,後方的二、三線更形空虛,不得不大量依靠壯勇、團練補數,這種布置是建立在革命軍沿襲死守戰略的假定上的,一旦對方轉趨攻勢,集中突破一,清軍很難阻擊,且第一道防線一破,空虛的腹地將立即暴露在革命軍的兵鋒之下。

後勤呆板也是一大隱患清軍還沿用陳舊的制度保證軍需後勤供應,這種體系的優是管理便利,供應穩定,適應陣地戰、圍攻戰需要,缺是不適應戰場流動多變的野戰模式,一旦革命軍跳到外線作戰,這一體系將很難迅跟進實施保障。

反觀革命軍,在起初的猛烈進攻並奪取了相對穩固的根據地後,在西南大搞整頓,不僅是招兵買馬,訓練部隊,壯大軍力,更把重放在政務、經濟方面,等各項制度建起,便是猛虎出柙,大展拳腳的時候了。

而在這段時間里,戰場上也不是一片寂靜。其中有清軍的進攻、防守,有革命軍的襲擾、反擊,規模都不是很大。但清軍各部的弱正在被革命軍所一一掌握,比如憚於肉搏,意志脆弱、怕苦怕累,軍事部署缺乏整體性,領兵將領及士兵都缺乏實戰經驗等等,這都為革命軍的反攻積累著必勝的把握。

至於反攻的方向,則是相當地出人意料。四川,革命軍要大致沿著當年蒙古人攻取大理的道路,北渡金沙江,攻入天府之國,將革命烈火燒向腹地。

其實說出人意料也不完全是,從清軍的整個包圍圈來看,北面是相當虛弱的。四川的新軍嘛,不僅僅是剛剛編練,而且據情報來看,還是一支很奇葩的隊伍,與清末的其他新軍有著很大的不同。其他地方都是新軍比舊軍能打,但在四川卻不是這樣,混入了大量袍哥的四川新軍的戰斗力不僅低於舊軍,似乎還有著很不錯的革命基礎。

(未完待續。)

</d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