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丨高廟罪已(2 / 2)

興漢室 武陵年少時 1566 字 2021-01-14

但沒想到皇帝心里隱隱然防范著士人,別看主政的馬日磾、黃琬等人俱是一時名臣,也別看皇帝雖然寵信小黃門穆順,但從未准許其干政。

一時如此,不代表一世如此

這一點,從皇帝舅氏王斌、董承接二連三蒙獲重任嘉賞,就可以看出外戚復起之勢不遠。到那個時候外戚與士族大臣必然會有一戰,無論結果是誰先低頭。只要二者合流,那么皇帝為了制衡,宦官再起之日也就不遠了。

皇帝如今只是用罪己詔稍提了幾句,看上去重視無比,其實是輕飄飄的一筆帶過,刻意留了一個閹宦、外戚隨時可能再興的口子,讓朝中士族大臣如鯁在喉,以至於對皇帝高舉輕放的態度大為不滿。

「此次陛下頒詔罪己,是我大漢首次自陳歷代處政得失,直面過錯。若論給天下士人一個交代,沒有什么能比罪己詔還要鄭重的了。」見馬日磾沉默不語,作為關西士人的二號人物,士孫瑞嚴肅的說道:「伯軒隨侍陛前,當慎思謹言。」

馬宇不甘的說道:「但是司隸校尉董承自入朝以來,對朝政屢屢妄加非議,這可是」

士孫瑞人情練達,精明事故,如何不知道這些人心里打著什么念頭、唱的什么戲這伙人自詡忠良,要排斥閹宦、外戚,還大漢政治清明。說得好聽,其實走的還不是爭權奪利的那一套

朝中任何人都有各自的政治底線,只有在彼此了解對方政治底線的前提下,兩者才能不會撕破臉皮,在彼此容忍的范圍內互相試探、斗智、博弈、甚至是利益交換,這才是妥協的藝術,同時也是政治的魅力所在。

就比如司徒趙謙的底線,就是盡全力維護其弟趙溫的地位,以保證在他死後蜀郡趙氏依然能在朝廷占有一席之地。所以在針對趙謙時,除非是想與他斗得不死不休,否則無論做什么都不能損害到趙溫。皇帝正是利用了這一點,才會順水推舟,同意趙謙提出的讓黃琬為司空的建議,好讓黃琬今後對趙溫多加維護。

投桃報李,趙謙近來也對皇帝言聽計從,無不尊奉。

在士孫瑞看來,皇帝的這道罪己詔,無疑就是向所有人公布了他自己的政治底線,那就是若願為忠良,則當赤心為國,匡朕之咎;若自甘卑鄙,則勿屍祿保位,益增朕罪。

皇帝之所以不願在杜絕宦寺、外戚干政的事上松口,就是要留著這只隨時可能破籠而出的猛虎來讓臣子們警惕。若願為忠良,那么皇帝自然不會讓宦官這些人來擾亂局面、消耗內部實力。可若是踩了皇帝自甘卑鄙、益增朕罪的底線,那么就不要怪皇帝再度啟用宦官和外戚了。

馬宇這群認不清形勢的人,妄以為說服馬日磾,就可以聯絡朝臣逼迫皇帝表態,實在是愚不可及。當初就連王允都沒能越過底線,讓皇帝在原則性問題上讓步,憑馬宇幾個人就能做到了

「伯軒。」士孫瑞豎起右掌制止了馬宇的話頭,語氣帶著警告:「須知要君者無上」

這是當初承明殿策試題里的一句話,引自孝經,由皇帝親自擬定,用以向朝廷宣告自己對王允的不滿。

王允正是因為冥頑不靈,執意犯上,所以才成了皇帝眼中的要君者,在之後的短短數日之間從雲巔打落至塵埃。

如今士孫瑞用這句話來提醒馬宇,讓他要以王允為戒。

馬宇立時警醒,遂閉口不言。

「只是我等不言此事,不能說明別人不會言及此事。」黃門侍郎韋端在一旁突然插話道:「當年袁氏首誅宦寺,並以此為傳世大功。如今陛下態度曖昧,既沒有阻絕宦寺翻身之機,就等若是無形之中削減了袁氏功績。朝中袁氏門生賓客不少,不滿之下,必然會出面鼓動。」

韋端為人老成持重,語氣態度拿捏的極好,讓人不由自主的用心去聽:「如果那些關東士人在袁氏門客的唆使下,以正朝綱、絕宦寺為由,上奏抗辯。我等若默不作聲,恐怕首先在道義上站不住腳,而且還會遭受攻訐。」

「由得他們鬧去。」一直沒說話的馬日磾此時開口了,他雖然自覺有義務制止宦官再起,但如今皇帝並沒有這個意思他也相信以皇帝之明,不會做這種於國無益的事情,所以他也沒必要為那些袁氏門生搖旗吶喊。

馬日磾說:「王允不在了,楊氏又明哲保身,這伙人在朝中折騰不出什么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