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淤塞難免(2 / 2)

興漢室 武陵年少時 1381 字 2021-01-14

「慢著。」皇帝忽然叫住了張綉,他來時所經行的道路都是寬闊平整,可一旦到了這里,同樣是主干道,道路卻是殘破不堪,馬走上去嫌硌腳。皇帝想起自己早就下過詔,要求各地整修道路,此時不由氣笑道:「讓他走過來」

太史慈見狀,一顆心這才是真的定下了。

王斌不解其意,在一旁稍作寬解道:「黎庶未經教化,本就如此。當務之急,還是得讓黎庶吃飽飯,再能論及其他。」

「本就如此,而不是本該如此。」皇帝心里有些不痛快,嘆氣說道:「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百姓生計艱難,民間教化不宣,到底是我等肉食者的錯處。」

他擺了擺手,止住了王斌的話頭,手指著荒涼的白渠說道:「我記得光武皇帝下過詔書,要時常定期翻修溝渠,看來地方長官是沒放在心上。」

「白渠、鄭國渠都在左馮翊境內,朝廷雖說有修河工的詔令,但何時修、如何修、哪一處先修,還得看各地的詳況。左馮翊魯公剛好隨在駐蹕,不若詔來一問」荀攸擔心這里面有什么誤會,聞聲說道。

「不用了,那些人做沒做事,有沒有用心做事,這我還是看得清楚的。若真是有心為民,萬年令就該先將此地大致清理完善,這樣等輪到萬年縣開始修渠的時候就可以直接開工,能省去許多麻煩。可萬年令偏偏無動於衷,百姓也面有飢色,他這個官當得好啊。」皇帝嘴上說的是萬年令玩忽職守,其實暗地里是在責備左馮翊魯旭不會統籌。

魯旭是扶風平陵人,家世二千石,傳習魯詩,其祖魯恭官至三公,與馬日磾等扶風大家走得很近。當年隨朝廷西入長安,官拜太仆,後來王允倒台,其安排在三輔的黨羽左馮翊宋翼和右扶風王宏也被牽連入獄。皇帝當時手上沒有合適的親信去接替,又有李傕大敵當前,出於籠絡、團結士人的需要;以及作為對馬日磾支持罷黜王允的交換和敢於背鍋的酬勞,皇帝慷然接受了馬日磾薦舉的人選。

其中北地人、傅燮的族人傅睿被征為右扶風,扶風人魯旭也從太仆的位子上調任左馮翊。

想起魯旭的身份背景,荀攸心中一動,皇帝這會子不像是無心之舉,倒像是有的放矢。經此一遭,等河東叛亂與袁氏勾結的罪名公告天下後,本來就強勢的關西人必將借此機會徹底壓過黃琬、楊氏,何況這時候還有一個聲望隆重的古文經大儒鄭玄來朝,太學也將掀起波瀾。站在皇帝的角度來說,這不僅是出於平衡的需要,而且還是預備應對措施和反擊的手段

抓住吏治的把柄,讓對手在太學的事上有所顧忌,至少不能鬧得過分。

荀攸思考過後,很快就知道自己該怎么說了,他沒有接過皇帝這話,反而另起了一個題目:「前些天魯公在覲見時說,左馮翊轄下十三縣城,曾有三萬七千余戶,計十四萬五千人但這都是以前盛時的數字。其實左馮翊幾經羌亂災禍,戶口減損,就連萬年縣也只剩千余戶,長公主的湯沐邑尚且如此,更別說其他了。」

皇帝略一沉吟,讀懂了對方的暗示:「是啊,這還是長公主的湯沐邑。」

他別過頭看著荀攸,輕聲說道:「馮翊北邊就是西河、上郡,羌胡熾盛,郡內也有大批羌人部族。得從別的地方遷些百姓過來充實地方才是,弘農參與叛亂的那些豪強和賊寇,上次尚書台商議的處置是就地歸入屯田,我看還是得改一改,先遷三千戶到萬年縣來。荀君以為如何」

這看上去是對弘農豪強的削弱,其實是對楊氏點到即止的敲打,在接下來,馬日磾會徹底替代楊氏和關東士人,成為皇帝主要防范的對象。而且將弘農的大戶百姓遷移到萬年縣,也未嘗不是皇帝對日後實行遷豪的一個預熱。

荀攸自無不可,低聲說道:「陛下睿鑒,只是遷移百姓,瑣事繁多,稍有不好就會釀成民變,這萬年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