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八章 利行規則(1 / 2)

興漢室 武陵年少時 1152 字 2021-01-14

「故有改制之名,無變通之實。」【鹽鐵論·遵道】

清涼殿後頭忽然跑進來一股熱風,順著特制的曲道吹拂過來,溫度倒是變冷了幾分。

皇帝默然良久,方才沉重的開口說道,他的聲音更是顯得冷若寒霜:「聽這話,倒像是地方郡府、縣官逼得他們走投無路,好端端的,將一伙良善之民逼到長安來了。」

他意味不明的看向座席離他最近的司空趙溫,悠悠說道:「趙公,荀君所言可是屬實?」

趙溫聽出皇帝的弦外之音,似乎這件事與官府賑濟不力有關,而他又正是主要負責賑濟的大臣。此番皇帝的語意陰晴不定,趙溫不敢怠慢,立刻俯身稽,埋頭辯解道:「陛下,臣自去年為朝廷征募糧草、充實府庫以來,就一直在留心關中旱情。如今得蒙詔旨,主持賑濟,更是不敢有一日玩忽。臣敢說,關中各郡太守,如種拂、傅睿都在為朝廷開倉賑濟,一切皆依詔而行、有法可循、亦有侍御史從旁監管。世間尚有王法在,以彼等之德,誰也不會魚肉百姓!」

左馮翊種拂與右扶風傅睿等人無不是皇帝挑選的太守,其能力或許比不上杜畿這樣的干才,但彼等的德行操守至少還是可以保證的。皇帝面色稍霽,他相信趙溫與種拂等人的品性,若是郡守,那么根子就該在縣一級官員頭上了。即便是在後世社會,官方的賑濟救助都會被層層盤剝,何況是在當下這個吏治敗壞的亂世?

治民先治吏,中央光靠趙溫、荀攸這些大臣,雖然能很好的幫皇帝處理政務,但論及政策的具體施行,到底還是有所欠缺。

「司空說的是。」董承小心打量著皇帝與趙溫二人的神情,在一旁避重就輕的插話道:「臣也以為,官府賑濟,即便有拖沓等積弊。但只要沒有人從中牟利,且如數撥付給黎庶、使百姓安定,倒也沒錯到哪去。」

這也叫沒錯到哪去?

對於董承的陰陽怪氣,趙溫氣得臉色漲紅,他也不理會對方,仍深深的伏地稽,相信皇帝心里自會有一桿秤。董承說完了話,本也就沒准備得到回應,他眉眼低垂,半眯著眼皮,一雙漆黑的瞳仁在眼縫中靈動的左右轉著,一會瞟看皇帝、一會觀察馬日磾、楊琦、荀攸等人的神色。

「地方拖延一日,百姓便要多苦一日。為一斗粟而傾家盪產,淪落至全無生計,那時官府縱有賑濟,又有何用?」皇帝嘆了口氣,輕輕帶偏了董承有意引起的話頭:「我屢下寬詔,命朝廷蠲煩除苛,去諸不急之政。欲令物得其用,人安其業,奈何郡縣守令,竟不能體悟至意。」

「皆是臣等無能,有負於陛下。」董承立時伏下身,語氣誠懇的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