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9章 鄉試新規(2 / 2)

寒門禍害 余人 2074 字 2021-01-16

其實亦不是他不想生,而是他始終覺得這個事情不用著急,亦不知道怎么回事吳秋雨和花映容總是懷不上。

只是這個時代的醫學不夠發達,他亦不確定自己是不是犯了不育之症,還是僅僅是還沒有懷上而已。

吳山以為林晧然是害怕,便是進行寬慰道:「你其實不須過於緊張,嚴閣是三十三才得子,嚴世蕃也是三十三才生了嚴紹慶,你現在還算年輕!」說到這里似乎又覺得不妥,便又是補充道:「當然,這個事情亦是不能繼續耽擱,沒有子嗣是最大的不孝!」

其實他不想談論這個事情,只是林晧然的父母已經不在,加上他夫人整個吹枕邊風,故而是不得已親自出馬。

「小婿謹尊教誨!」林晧然垂頭受教道。

吳山輕輕地點頭,卻是不再談論這個事情,而是談論起即將到來的順天鄉試。

林晧然在改革宗藩體系受挫之後,仍然沒有安分下來,卻是對順天鄉試進行了改制。不僅體現在鄉試主考官的選人標准上,而且還表現在錄取的生源改革上。

自宋朝起,國子監的監生便開始活躍在歷史舞台,亦是朝廷官員的一個重要搖籃。

明朝國子監創於明太祖初定金陵之時,即改應天府學為國子學,後朱元璋建都於南京,重建校舍於雞鳴山下,改學為監,故稱國子監。

明代監生分為四類:舉監、貢監、蔭監、例監。

舉監,是指參加京師會試落選舉人,復由翰林院擇優送入國子監學習者。

貢監,是以人才貢獻入監之意。洪武初規定,凡天下府州縣各學,每年貢舉一名到國子監學習。後來名額略有變更,但因貢舉學生的標准徒具虛名,致使僅以食廩膳年久者為先,往往是一些年長而無學識的人入監學習,所以監生成績差劣。至孝宗時期,又於各府州縣常貢之外,每三、五年再行選貢一名,通過考試把學行兼優、年輕有為者選貢入國子監學習。

蔭監,是指三品官以上子弟或勛戚子弟入監讀書的學生。

例監,是指因監生缺額或因國家有事,財用不足,平民納粟於官府後,特許其子弟入監學習者,故又稱民生。

這些太多沒有經過童子試篩選的國子監監生,其資質亦是良莠不齊。這其中固然有天資聰穎的公子有匪,亦不乏一些愚笨之人,總體質量令人堪憂。

從明代洪熙元年開始,鄉試采取分省確定錄取名額的方式進行,朝廷為了照顧一些特殊的群體,從明代采用編列字號的方式,給予這些群體以特殊的照顧。

在順天鄉試的試卷中,有專門編有皿字號試卷,從而將北直隸和國子監的考生區分開來,而考官會從皿字號試卷錄取三十五個舉人。

順天鄉試的錄取人數是一百三十五人,遠高於廣東的七十五人,但其中三十五的名額其實是留給國子監的監生。

跟著「冒籍」有異曲同工之妙,各地生員對進入國子監是趨之若鶩,便是體現在他們參加兩京鄉試的優待上。

亦是如此,國子監的與試者實質是國子監內部的一場考試。

他們雖然跟著北直隸的生員一起在順天貢院同場考試,但錄取的標准線卻是截然不同,出現了一種不公平的科舉現象。

不過事情總是有得便有失,通過國子監考取的舉人歷來被人所看輕,進入官途更會受到官員的排斥和打壓。

只是這終究是一種不公平的科舉現象,卻是遭到天下士子的強烈反對,每一次大比之年兩京都會出現一些反對的聲音。

其實北京這邊還好一些,南京士子的反對聲音會更加激烈,甚至每次大比之年都會聚到一起給朝廷寫請願書。

在歷屆的鄉試競爭中,應天鄉試的競爭可以用慘烈來形容。

由於處於大明的富庶之地,他們能夠參加鄉試的生員就已經高於偏離省份的舉人,自然是能夠輕松將南京國子監絕大多數的監生踩在腳下。

偏偏地,正是因為朝廷對國子監監生的這份優待,讓到很多水准在他們之下的監生反而中了舉,令到士子對取消這種特權的呼聲日益高漲。

林晧然雖然經過宗藩條例的挫折,但還是想要為這個腐朽的王朝多做一些事。

在看准高拱不在禮部之時,由禮部儀制司員外郎龍池中拋出提案,再做通李春芳的思想工作,最後直接將方案送到了內閣。

方案到了內閣,徐階礙於他是南直隸人士的身份,卻是不好站出來反對,最後選擇交由次輔袁煒處置。

袁煒雖然不涉及到他家鄉的利益,但卻是一個心高氣傲之人,對這種不公平的科舉現象亦是看不順眼,於是方案順利在內閣通過。

嘉靖專心於修玄,對於這種事情顯得一點都不上心,當即便是同意了這個提案,直接同意了這個改革的提案。

得知他們監生的特權被剝奪,兩京的國子監監生自然是進行反對。只是跳出來反對的監生多是一些水准平平的人,加上他們還得面對兩京書生的阻撓,卻是無力改變這一個朝廷的新規。

正是如此,這屆順天鄉試跟著以往有所不同,將國子監的特權免除,讓他們跟著順天府的考生進行同場競技。

夜漸深,圓月高懸於空中。

吳山最後進行叮囑道:「老夫知道你想要做事的心思,只是現在很多人其實都希望你栽大跟斗,你只要做事卻難免會犯錯,你的師爺便是栽在這里!現在我在朝堂還能照拂你一二,但我終究會退下去,你要學會韜光養晦,多學習徐華亭的為官之道!不過你將來相業有成,切不可忘了今日修齊治平的初衷,還得如你當下這般為民請命!」

「小婿定不敢忘!」林晧然向吳山作長揖保證道。

吳山有些困乏,便是起身離開。

林晧然亦是沒有逗留,踏著月色離開了吳府。

順天鄉試的時間安排在中秋後的八月二十日,如期在順天貢院中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