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欺之以方真君子(三)(2 / 2)

可是……名不正、道不正,怎么可能也能得到正確的答案呢?這不可能啊!

在適眼中,或許只是個數學題。但在公孫澤的眼中,這不僅是個盈不足之題。

盈不足之題,應用盈不足之術,按說也只有這種公傳之術方可解開才對,他的先生一直是這么教他的。

在這題之外,更是涉及到理念紛爭,在他看來從不是一道盈不足之題的問題。

譬如此時天下,一如此題。

無論儒道、還是楊墨,最終追求的都是天下大治、天下有道,這一點諸子是殊途同歸的。

但是,儒者認為,想要天下大治、恢復天下之道,必須法古、井田、周禮。

是必須,而不是可以。

因而任何事都必須明正言順,如果做不到程序正確,那么肯定達不到想要的結果。

然而楊朱認為,天下想要大治,只需要私有財產不可侵犯,你不來侵我的財產,我也不去侵你的財產,王公貴族也不可以隨意拿走別人的東西,每個如同汗毛般渺小的個體都受到尊重且擁有自己的權利,那么天下可以大治。

墨者不必提,法家則認為,萬事不可法古。什么儒家的周禮、墨家的聖王,都沒用。凡事只需要用符合當時情況的術與勢,富國強兵,待到一統之時,大爭之世已是古,到時候再不法此古,再行定奪。

如此一來,這就涉及到想到達到目的,是不是只有一種辦法可行的重要問題。

公孫澤明白,夫子逝後,儒家勢危而非勢微。

此時還未有陰陽五行之說,也未融合方士之術,最是艱難的時候。

如果不能證明想要達到天下大治只有一種辦法可行,那么天下之君王恐怕都不可能會選用法古井田周禮的方式。

只有證明想要天下大治這是唯一的辦法,君王才會棄異端而行正途。

倘若不能證明想要天下大治只有一種辦法可行,也就給那些異端和禽獸提供了機會。

放眼天下,是禮;放眼盈不足之題,便是古法的盈不足之術!

正如為人兄不友弟不恭,則很可能不孝;為人不孝,則很可能犯上;為人犯上,則很可能作亂……這是一種遞進關系,哪怕再微小的事如果不守正道,都可能發展到犯上作亂的地步。

只是盈不足之題,與天下大治不同,此時天下並未大治,所以諸子百家都說自己的方法適唯一可以大治的方法,無法驗證。

除了立足於現實不法古的法家,剩下的都在從先王三代中尋找合法性,沒有一家可以全然地推演出牛耕鐵器的條件下將來該是怎么樣的。

可這盈不足之題,答案卻是唯一的,也是可以檢驗的,然而適的方法確實不是盈不足之術。

眾目睽睽之下,適卻咄咄逼人地反問他答案是什么,他心中叫苦,卻又無可奈何。

眼看著周圍眾人都在等他答案,他也知道若是這時候解釋一番答案雖對但是算法不對,恐怕又會被人嘲笑。

若是被有道之士嘲笑,也就罷了,所謂不笑不足以為道。可是被這群庶氓嘲笑,他卻丟不起這人。

嘴里喃喃地念叨了幾句,終於紫紅著面皮道:「這一局,算你贏了!異端之術,可用而不可久,非能教化萬民。然而想你們墨家無君無父之輩,量你們也不懂其中大道,能說對了數目,就算你是對了吧。」

算這一字,用的極好,深得戰而勝之卻不忍心殘害所以自己認輸之三味。

旁邊圍觀的人卻不管這個,轟轟地發出笑聲。

更有幾人,高呼著適的名字,也幸好此地窮困而無牛皮之鼓,否則六指這樣的孩子非要擂鼓助威不可。

這樣的歡呼讓適很高興,卻絕不是驚喜。

這一場勝了,本在情理之中,如果連九數都勝不了,那他也沒勇氣和公孫澤相比。

此時周圍的叫好聲,在公孫澤看來或許是種羞愧和屈辱,在適看來則是人心可用。

這歡呼不只是歡呼勝利,更是歡呼勝利之後隱藏的那些希望。

適回過頭,沖著那些跟他學過數數的孩子們道:「你們啊,要努力去學這些東西。待抵樂土,尚賢而任,你們便可以成為管糧米的粟吏、成為丈量分地私用的畝正。而想要抵達樂土,這樣的人是不可或缺的,不要總指望別人,自己也必須為那一天的降臨而准備。缺了這樣的人,又怎么可能讓地盡其利呢?」

那些孩子們紛紛點頭道:「知道了。」

身旁的大人也頻頻點頭,朝那些孩子們投以希冀的目光。

公孫澤已經聽不下去,也看不下去,知道這時候再不壓下適的氣焰,此地眾庶定然會步入邪途,不可教化。

看著適那番小人得志卻佯裝人師的模樣,公孫澤忍不住大喝道:「第二局!比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