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五零章 百乘金玉悖轍還(完)(2 / 2)

秦有秦的文字、楚有楚的文字,一旦紙張導致知識變得廉價,各國的文字還未統一,後世可能要麻煩百倍。

在不能做到墨者的「賤體字」成為諸夏學術界的通用文字之前,紙張決不能大規模出現。

這一點牽扯的墨者的底線:同義。

同義的基礎並不是同文,但同文絕對可以促進同義。

因為涉及到底線,這件事就沒有商量的余地。

昨夜已經討論過種種細節,此時任克問出,墨子便道:「草帛一物……學起來極慢。昨日墨者群議此事,已有計劃。」

「墨者利天下的道理、技巧、天志,這是人人可以學習的,墨者也不准備藏私。如今鄉校已建,我也算是能與仲尼齊名的人物,收些弟子也不是不可以吧?」

任克急忙道:「自是可以。干木大夫還常誇贊您的學問、西河守也說當年在魯時常聽您的名聲。您若收徒,我想便是君王亦可得師視之。」

他的話,不是恭維,此時天下能夠自稱自己和仲尼相較的人,也就任克面前這個老叟了。

楊朱等人尚且年輕,屬於和禽滑厘相較的人物;魏斯的老師算是卜子夏,那也不過是仲尼的弟子。

墨子道:「既是這樣,我便想,一些利天下的事物總要傳下去。你們既來聘叛墨勝綽,想來為的並不是勝綽的義……」

任克有些羞赧地一笑,這是顯而易見的。

魏人看重的是如同勝綽一般有術而無義的墨者,墨子既然已經說的清楚,那也就無需隱瞞什么,只當承認,說確實如此。

「你們既然聘的不是墨者的義、而是墨者的術,那倒是簡單了。如今鄉校已存,大可以選些才俊青年之輩,來此求學。」

「墨者尚賢,也自有選拔賢人的手段,不遜於伯樂之識馬、猗頓之辨玉。墨者可在大城巨邑或是國都內活動,選拔可教之才。」

「這些人,墨者不會讓他們成為墨者,而是學成之後各歸己國,傳播利天下之物、活著出仕為政。但他們不是我墨翟舉薦的,只是在墨者的鄉校中學過,用不用是君王的選擇。」

「願意的,君王可以投金玉錢財,用以做鄉校的開銷,墨者便可以幫著培養各國的可教之才,亦或是各國自行選拔。」

墨翟說到這,大笑道:「天下關於稼穡、百工、天志、新技的學問,這里最高,別處是不能比的。天下之大,再無人可比。」

任克急忙點頭道:「這我是相信的。您如果不說義,而只說術,這是天下人都敬佩的、也是不能相較的。只是……鄉校在沛地,頗為遙遠。各國士人往來,並不方便……」

「若是可以在商丘或是陶邑,那是最好的,都是天下之中,四通八達。魏侯求賢,倒是縱有戰火,也必約束士卒不得侵入鄉校。」

墨子手一揚,只道:「此事再說。」

「你們今日來的目的,我也知曉。」

「能得到的,不需要你們的金玉;得不到的,這點金玉我墨家還看不上。」

他所謂的知曉,既是指那些明面的事已經知曉;也是在說暗里的事也已經知曉。

既然明面上說已經決定,只收一些學術不學義的弟子,那就是在警告任克,不要太明目張膽地拉走墨者。

而如果只是之前那樣的以金玉游走一圈就主動離開的墨者,墨子覺得也沒有挽留的必要。如果是那種半猶豫半拒絕之間的,還是要想辦法不要讓任克用些手段拉攏。

墨者現在也沒時間去應對這些事,馬上就要趁著楚人北上維持霸權的機會做很多事,墨者內部的心思也不可能把重心放到保持墨者的堅定性上。

兩國的使者也都聽懂了墨子的意思,可以算作這就是墨者最後的答復。

只要他們回去說清楚,那么他們想要的東西,墨者自然會主動送過去,甚至主動幫助傳播良種和播種技術,至於怎么傳播、選擇什么樣的方式,那是墨者的事。

但墨者守信,只要答應,定會去做,況且墨者也已經承認傳播技術確實可以利天下,那么就一定會做。

而如果想要一些低級官吏人才,也可以選擇送到墨者這里學習,無非就是由各國公室出一部分錢。

想給你的,只要利天下,墨者會免費給你;不想給你,你們想搶也搶不走。

至於那些想要說動墨者集體出仕的想法,這一次也算是借魏、楚二使的口高遍天下:不用墨者的義,一切免談。

楚、魏,當然不可能用,單單是一句非攻,就拒絕了用的可能性。

哪怕再講清楚財富增加未必需要戰爭的道理,兩國也不可能聽,因為此時天下還未出現過生產力爆發增加導致國力劇增的情況。

這是眼界決定的,也是以史為鑒決定的:前無古人,故而無人相信墨者的推論。

除了墨者,此時天下還不是一個講推論說知為主流的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