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一九章 內外勾連百尺嘆(十四)(2 / 2)

如今各國政變頻繁,而夾在晉楚之間的小國,更是因為親晉、親楚的問題,發生過數不清的國人暴動。

不說當年鄭、衛因為親晉親楚的問題驅趕了國君,便是不久之後鄭人也會因為不願意怒楚,四萬征召的鄭人寧可投降楚人也不戰斗。

民眾們本就已經不滿,城內的民眾和城牆下的民眾一樣,都聽了墨者宣義部的宣傳,潛移默化之下原本守城是有利的。

如今代價更大,他們便心懷怨怒,根本不想要去守城。

唯一的區別就在於,城牆之下組織起來的民眾,被宣義部揭開了最後的窗戶紙,將問題指向「爭取利益」。

而城內這些適刻意沒有去宣揚的人,尚且還處在「接受不是最壞的結果」這個層面上。

沒有人告訴他們應該怎么辦。

貴族們先告訴了,所以他們很快就被煽動起來。

聽上去,那些話是有道理的。

如果國君不觸怒楚人,楚人為什么會北上圍宋?如果司城皇不進獻嘉禾,楚人為何震怒?

沒有人告訴他們,不管是否觸怒,楚人都會為了爭霸而北上,所以貴族們宣揚的這些道理,便聽起來很有道理。

混入人群中的死士們在民眾混亂之際,高聲喊道:「對啊,憑什么讓我們因為國君的罪過而要承受易子而食折骨而炊的苦難呢?如果國君不能夠對社稷和民眾有利,那么國人就該更換掉他們!」

原本民眾就不滿,只是沒人願意冒頭。

有死士這樣一喊,那些城內的民眾只當也是普通人,有人帶頭,那便跟著喊了幾句。

但要是讓他們出面去圍攻宮室,暫時還不到那種程度。

況且,貴族們有自己的私兵,也完全不需要民眾參與,只是需要民眾不反對從而發動政變即刻。

數百甲士集中起來,幾多貴族駕車,引導甲士,朝著宮室的方向氣勢洶洶而去。

後面尾隨的民眾,則多沒有持帶任何的武器,更多的是一種看熱鬧的心態。

城內發生的變故,很快就有忠於宋公的人返回宮室,告知宋公。

數名近侍在旁,一些親晉之屬也在附近,那名曾去見過墨翟的急忙道:「此時民眾洶洶,大尹等人借機舉事,這是不能夠不不提防的!」

「君上不若出面,告知民眾,願意與楚人成盟,哪怕學齊侯魯侯為越王駕車,讓楚人饗於商丘,也總好過被他們驅逐啊!」

年紀二十多歲、血氣方剛、爹剛死當年就改元的子田,哼聲道:「與楚人成盟?這是不可能的!」

他有自己的血氣,也有想要讓宋國恢復襄公霸業榮光的夢想,所以看不起朝晉暮楚的父親。

他覺得自己堂堂公爵,玄鳥之後,商湯之裔,為什么要去朝覲一個楚之蠻夷?

朝覲周天子,總算有些顏面,終究當年周人只是「幫助」商人驅趕了無道的商紂,宋地還是商紂兄弟的封國。

如今情勢逼迫,他卻已經死硬,看著一眾驚慌的近侍親屬,怒聲道:「我今日與楚人成盟,難道晉人明日就不來問罪嗎?」

「難道我這一國之君,今日與楚子駕車、明日為晉侯參乘,你們這些做臣的臉面上有光彩嗎?」

他不會稱呼楚人為王,那明明是子爵,哪里有資格稱王?

子田雖然自傲有雄心,卻也不是傻瓜,知道自己今日與楚人成盟,明日晉人就會來討伐。

什么無禮於楚而貳於晉之類的話,騙騙傻子還好,就宋國這個位置,當年就算結好晉楚,還不是一樣要被征伐?

他這番話,說的眾人臉紅,子田又道:「如今若是能守住商丘,你們可知將來如何?」

他起身,正衣冠,手握佩劍,大聲道:「只要守住商丘,楚人、晉人都會知道,宋國不好攻打。我們還有當年華元大夫促弭兵會的機會。」

「若是直接投降楚人,哈!晉人來了要不要投降?我這國君還做的有什么顏面?你們這些做臣屬的,不去想著邦國強盛,卻想著怎樣投降,這正是宋國被攻打的原因啊!」

許多近侍紛紛抽劍道:「君辱而臣死,我們不會讓君上承受這樣的屈辱!」

卻也有人暗暗叫苦,心道:「如今政變就在眼前,馬上就要攻破宮室了,這時候說這些,又有什么用?」

「你縱有雄心,可你被驅逐了,雄心還有何用?再者,難道被驅逐的侮辱,就要比給楚王駕車要強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