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九三章 墾田播苗禾雜莠(一)(2 / 2)

一年後,估計正式的墨者人數將要破千五,而且這個數量必然還會持續增加。

這是一個可怖的數量,任克知曉墨家眾人的能力,也知道墨家傳播學識的方法,真要是有三五千正式的墨者,只怕天下封君門客,無人能比。

彭城的事,任克不知曉。

但就沛縣來說,墨家已經真正成為了無冕之君。

沒有宋公的分封,沒有天子的許可,甚至墨翟本人都不是沛邑宰或是沛邑大夫,可是……墨家就是真正的沛縣主宰。

從衣食住行到律法道德,一切都在按照墨家所設計的運行著。

名義上沛縣可以推選任何人成為集成公意、行使公共權力的那些人……在這里許久的任克已經對於這些說辭了若指掌、耳熟能詳。

然而選出的每個人實際上都是墨家內部推選出來的,別人……既沒有這個能力,也不能被人信服,更沒有那些整個組織支撐的威望。

於是在墨家大聚之後,沛縣的第二次公意集會中,幾條出自沛縣公意的律令,實際上就是墨家內部的決定,甚至可能就和那場二十五人的秘密會議有著極大的關系。

這些律令不是秘密,而是很快推行推廣出去的。

最讓任克重視的,就是征召律令。

自今年冬季開始,每一組共耕同用牛馬的人家,都要出一人來進入義師。

這相當於沛縣每五戶就要出一人從軍,為期三年。

從第一年開始,每年五戶都要選拔一人進入義師,也就是說沛縣義師的真正規模要到三年後才會達到頂峰,若人口不加增的情況下,義師的人數將會一直保持在這個數量。

而且一旦發生戰爭,那些三年服役之後回鄉種田從業的人,都可以快速征召拿起武器。

農兵合一的傳統,是自周武分封之後留下的傳統,只是原本冬日演武戰時出征,這一次卻是直接改革變為專職訓練,廢除了冬季演武這件事。

民眾原本就習慣如此,倒也沒有反對。

更為可怕的是宣義部講了太多的道理,以至於很多人欣然前往,這就有些讓任克駭然。

除了宣義部的宣傳,墨家還給出了足夠的物質利益,墨家是講功利的,講究的也是交相得利。

這些被征召的義師,將要從冬季開始就進行長久的訓練,原本的義師人員不會離開,而是提升為司馬長之類的軍官,直接留在軍中,拿著頗高的「俸祿」,足以養家。

這一點任克覺得,別處很難學,因為墨家現在很有錢。

鐵器、烈酒、棉布這些東西,配合上產量不斷提升的農業,任克覺得,莫說是養這樣一支義師,就是再多養倍數的人,只怕墨家也擔負的起。

去年的商丘之戰,墨家的人數太少,選擇了那場驚世駭俗的夜襲,固然傳奇世人驚嘆。

在任克看來,只怕這也是墨家的無奈之舉。

任何想,若三年後成師,中原再有大戰,墨家想要弭兵,只怕到時候天下更加震動。

在他看來,墨家的想法,似乎就是維系天下的均衡穩定。

而且,在任克看來,墨家似乎真的沒有什么攻擊性,因為他遍觀沛縣,沒有發現墨家的一輛戰車。

墨翟除了他的思想,還是天下聞名的木工,公輸班亦有所不如,墨家做個戰車什么的還是很容易的。

沒有戰車,就不能進攻,只能防御和守城,這是天下都知曉的道理。

吳國也是當初申公巫臣叛逃之後,才學會了車戰,才有了和楚國一戰的實力。

墨家工坊甚多,可是沒聽說一處有做弓箭的,甚至沒聽說墨家從外地購買羽毛之類的戰略物資。

步兵,不可能成為戰場的主宰。

沒有戰車的義師,也必然只是一支防御性的武裝。

任克這種成長於分封天下、車戰無敵時代的人,得出了一個他認為極為正確的結論。

於是,他推測,墨家的那場秘密會議,所討論的也就是怎么促成天下的均衡穩定,怎么促成墨家整天所說的中原弭兵……

可即便如此,任克依舊在想,若是三年後成師,固然只是步卒不能進攻野戰,那么用來守衛……只要糧食足夠,像是商丘這樣的大城,又有誰能攻破?又需要多少兵力攻破?

要知道,戰車可是不能攻城的啊。

至於糧食……任克知曉,以沛縣為中心,各種技術良種的傳播,也正在大張旗鼓地進行著。墨家對這些利天下的事物,並不藏私,誰來都可以學,甚至任克自己就正在學。

他抬起頭,看著四周正在討論、或是專心聽那名宣義部之人宣講的游士,想著月前大聚之後墨家說給基層墨者和天下人聽的道理,任克心想:「難道那秘會並沒有說什么?真的就如墨家眾人所言,這一切緩慢的變革,最終會促使天下煥然一新?」